“又岂会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起兵反元呢?”
“不都是因为实在活不下去了,才下定决心反了吗?”
至于什么为了天下苍生,什么为了拯救千千万万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穷苦百姓,所以不计个人生死,奋而起义,那当然是给自己脸上贴金,为自己立牌坊的漂亮话。
实际上嘛,就是老子活不了下去,左右是死路一条,干脆反了!
方孝孺脸色缓和了许多。
吴王都老老实实承认了,这里又没有第三人,那便没啥事了。
他振声继续道:“要使穷人有生计可以维持,江山才可稳定,天下才不致于陷入战乱。”
“唯有复周礼制,恢复井田。”
“令天下田地皆不可买卖,穷人富人皆有恒产。”
“如此才可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问题。”
“天下事,不患寡而患不公。”
“向使家家户户田地皆一样,则天下大同。”
“穷苦百姓再不会无立稚之地,也就不会再有人造反,天下从此永远太平。”
你这是共产主义思想萌芽啊!
朱允熥在心中暗叹。
他对此并不奇怪。
中国历史上,关于“天下大同”的思想,由来以久。
虽然具体表现各有不同,但大体上又相差不大。
北宋末年,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更是明确喊出“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得到了无数人的响应。
也足以说明,百姓心中早就有这样的念头。
方孝孺是井田制的坚定支持者,说白了,也就是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贫富相等。
可是将王莽走过来的路,再走一遍,有什么意义吗?
朱允熥拱手道:“先生有此大志,令人钦佩。”
“不过,先生以为,这真能实现吗?”
“难!”他的话音方落,方孝孺便立即回言。
“但天下事,事在人为。”
“行井田制,方能实现天下大同!”
“我自幼读圣贤书,继圣人之志,当为天下苍生谋万世太平,又岂能因难而不行?”
“纵然是倾尽一生之力,粉身碎骨,也要致力如此!”
“若我不行,还有后人!”
方孝孺虽然迂腐,但人其实却极其聪明,否则,也不能成为饱学之士。
自古“武无第二,文无第一”,读书读到认天下读书人都认可他的学问高,认可他学识渊博,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行的!
方孝孺不精于谋略,但在读书这件事上,说他是千万里挑一的人才,亦不为过!
朱允熥摇头,笑道:“井田制不可行,但本王有一个更好的办法。能令天下穷人皆有生计,令天下富人不能兼并田地。”
方孝孺眼内精芒一闪:“还请吴王殿下赐教!”
朱允熥霍地一下,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推开了窗户。
冬日无阳,阴云密布,虽未下雨,却有寒风阵阵,似刀似剑袭人。
“今日本王在此所说的话,出得本王之口,入得你耳,再不会有第三人得闻。”
“日后你若在外间提起,本王也绝不会承认。”
“只会定你一个诽谤亲王的罪名,将你入罪重罚!”
方孝孺听得此言,脸色亦随之凝重。
眼前之人,可是大明的监国,天下间除皇帝陛下外,权力最重之人。
如今皇帝陛下不理朝政,他便是天下第一人!
他有什么话说不得呢?
有什么话,严重到连他都不愿承认,不敢承认呢?
疑惑之中,便听得朱允熥声音淡淡响起。
“方孝孺,你方才说,要继圣人之志,为天下苍生谋万世太平,纵使粉身碎骨,亦在所不惜。”
“本王问你,你可愿为天下苍生,背千秋万载之骂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