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率队北行,面无半分表情,心中却感慨万千。
他起初征南之意,乃是趁关羽建业水战致两败俱伤时,率军参战,相助东吴击溃关羽。
若至那时,江东各大家族必生绝望涣散之心。
或因他的参战,击溃了关羽,保下建业无失。
保住了建业无失,才保住了江东各大士族的切身利益。
善待士族,安抚百姓,这是必要操作。
然后,再请曹丕下令,派宗室大将统领江东,他好回到许都,老老实实的继续待在魏王帐下,做他的良朋益友。
这是司马懿的想法?
不,这是曹丕最想要的态度。
所以司马懿也愿意给予他这样的态度。
因为只要司马懿拿出这个态度,曹丕必不会允他归北。
反而会扣留孙权,给他极大的权力,让他继续统领江东。
马上,刘备大军旦夕之间便要挥师东进、兵伐江东。
他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再度恳请曹魏调遣兵马驰援,届时与江东本土善战的将领及精锐军队互为犄角,务必将刘备的势力彻底击溃在这片土地上!
到时,他便可功盖寰宇,实领江东。
当然,他的家小还在许都,亲族还在曹丕的掌控之下。
这很重要。
但不用理会。
不是说司马懿不在乎自己的家眷。
而是,家眷俱在许都,反而可以让他放开手脚治理江东,而不受魏王半点猜忌。
他了解曹丕。
知道如何做能取得他的信任。
他会故意做些错事,然后再次请求宗室大将统领江东。
但曹丕忌惮功高之臣。
难道就不会忌惮宗室大将?
权衡之下,曹丕又会选择谁?
或许到了那时,他就可以在享受极大自主权的情况下,悄无声息的在江东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
当然,这条路,他或许永远都不会走。
不走最好。
到死,他都可以是大魏的忠臣良将,死后会配享魏王庙堂。
待曹魏统一于天下,子孙恩泽百代。
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