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与曹操站在白门楼的楼顶时,曹操含泪对他说的话。
“文若啊,你可知,孤并不愿负此汉室之托,更不想欺凌陛下。
然方今天下板荡,群雄并起,非握干戈无以安社稷,非聚甲兵无以靖寰宇。
孤何尝愿与同朝袍泽刀兵相向?
又何尝愿见九州裂土、汉祚衰移?
实乃豺狼环伺于外,奸佞窥测于内,若不厉兵秣马,岂容大汉疆土沦丧于群凶之手?”
那一天,曹操流下了眼泪,他握住荀彧的手腕,眼中泪光与星火交映:
“你知道吗?孤此生别无他求,不过是效卫霍之志,为大汉征西将军。待扫平羌胡,定鼎关陇,便解甲归田,于谯县故里修一祠堂,题曰‘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如此……亦不负少时冠带之志了。”
那天,荀彧亦眼含热泪,如逢知己。
曹操看着远方巍峨的山峰:“公台弃孤而去,他不理解孤,孤也知道,世人都不理解孤,孤到底该怎么做,才能让世人明白……”
那一天,荀彧亦反握曹操之手,目注星野而叹:“明公之志,文若心然……”
从那一天起,荀彧更加积极的为曹操出谋划策,制定规划,举荐人才。
乃至为曹公网罗天下智谋之士,构出寰宇之内无出其右之智囊天团。
可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曹操的今天。
然而,曹操最终还是生出了僭越之志。
他勒亡皇妃,对陛下越来越不尊重。
排除异己,剿除汉室之臣。
荀彧亦曾规劝。
曹操却跟他说:“文若啊,汉室之臣若都像你这般,孤何忍加诛?
他们与除孤于后快,名为诛奸,实为夺孤之权。”
荀彧想到王允李傕郭汜之事。
无奈叹气。
曹操说的也有道理。
换一个人执掌权柄,不见得会比曹操做得更好。
但同时,荀彧也明白。
被杀汉臣之中。
亦多勇烈忠贞之士……
“令君,令君……”
一阵急切的呼唤打乱了荀彧的思路。
进来的是个短髯精干的中年人,正是丞相府长史王必。
荀彧忙起身相迎:“长史公有何公干?”
王必躬身相拜:“令君,合淝、宛城、武关、长安俱发来求救消息。
请求许都出兵支援,此事你可知道?”
荀彧颔首道:“我已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