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们那里大部分是高原地带,不是很适合棉花生长,但他们距离大宋最近,所以经常去回鹘那里收购棉花,运到大宋来卖,所以他们能提供的棉花最少,
所以吐蕃代表给的价格也最高。
征求了三方商人的意见后,方案敲定,一年之内,宁策以每包棉花二十八文的价格,不限量收购棉花,黄头回鹘占据六成市场份额,西州回鹘占据三成,吐蕃诸部份额最低,只有一成。
宁策拿起一把木锤,重重在案几上敲了一下!
这叫一锤定音,这事就这么定了,
众人皆大欢喜。
鲁智深凑近杨志,低声说道:“杨制使,洒家觉得有诈。”
杨志挑眉,疑惑地望向鲁智深,
心想你这莽和尚都能看出有诈来?
鲁智深说道:“都说商人重利,二十八文这个价格,刚才那回鹘商人也说了,成本都不够,他们怎么可能赔钱卖大人棉花?这其中肯定有诈!”
杨志听了,便是一笑,“原来如此,大师你说的没错,按现在的价格,他们肯定赔,
但是大人定的棉花价格是一年为期,在这一年时间里,西域那边肯定会大量种植棉花,而这棉花一多,价格就会下跌,
所以这些商人一开始可能会小亏,但是到了后来,棉花成本降低,他们肯定是大赚。”
鲁智深这才恍然大悟,便摸了摸脑袋,“这些商家,脑袋里全是弯弯绕,洒家是搞不明白他们了,
想对付他们,还得咱们大人。”
谈完了棉花,回鹘商人开始跟宁策推销布匹,但宁策没什么兴趣,出言婉拒了此事。
他收购棉花,就是为了开纺织厂,毕竟他有先进的纺纱机和织布机,可以把棉布成本做到最低,
西域的棉布,无论在成本,还是在质量上,都没法跟宁策自家开的纺织厂抗衡,所以宁策也不可能去买这些西域商人的布匹,
但宁策承诺会采购部分干果。
西域气候炎热,并且昼夜温差大,水果都很甜,做成的干果质量非常好,比如葡萄干。
宁策可以利用万达的销售网络来售卖这些干果,利润虽然不大,但是可以进一步加深大宋和回鹘之间的经济联系。
经济联系的越紧密,就越能把回鹘牢牢绑在大宋的战车上,合力对付西夏。
然后宁策开始采购战马,他还是用集中采购的方式,不过战马的成本不是那么好压缩,
但好消息是,吐蕃诸部也盛产好马,这给了宁策一个杀价的机会,
吐蕃马种优良,数量众多,并且他们还盛产牦牛,牦牛的特点是皮厚,皮子结实。
在唐朝时候,吐蕃仗着快马和皮质重甲,跟大唐一度厮杀得难解难分,成为大唐的劲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