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章 共商大计

听闻你们回鹘,盛产棉花,本王在此宣布,大批量无限制收购棉花,有多少收多少,以本王的信誉作保,绝不虚言!”

听闻此言,回鹘商人顿时就爆了,

宁策这话,说到他们心坎里面去了,

回鹘在这个年代,又分成两种,西州回鹘和黄头回鹘,这两个回鹘都跟西夏接壤,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当地气候炎热干燥,昼夜温差大,在有水源的地方,非常适合种植棉花和水果,并且棉花、水果的品质非常好。

虽然在现代,棉花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普普通通的商品,但是在古代,棉花可不便宜,非常昂贵,所以也很难得到普及。

像后世家家衣服都穿不过来的现象,在这个年代,绝对不存在,很多穷苦地区,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穿,也是司空见惯之事。

说起来,回鹘商人原本也贩运棉花和布匹到大宋来卖,但为什么宁策的话语,让他们这么激动呢?

关键就在于宁策所说的,‘无限量收购’。

商人千里迢迢,把商品运过来,并不是万事大吉,还得将货物脱手卖出去,那才能赚到钱。

但卖东西哪有那么容易?要是容易的话,也没有后世那些什么618,双11,双12之类的促销活动了。

卖东西既需要时间,也需要人力物力。

所以宁策提出的这个无限制收购,对回鹘商人就非常有吸引力了,他们只要把棉花从西域运过来,就可以直接卖给宁策,拿到现钱。

并且宁策也说了,是无限制收购,这也意味着,无论他们带多少货物来,都不用担心挤压在手里的问题,宁策会统统买走。

这绝对是一个大商机,

因为在这个年代,棉花价格比较贵,稍微富庶一点的老百姓,也才能在过年的时候,给家里人换一身新衣,平时根本舍不得买棉花和棉布。

但宁策一下子,凭空就制造出了大量的棉花需求,这也意味着,黄头回鹘和西州回鹘的老百姓,可以通过大量种植棉花,来获得银钱。

因为西域的土地很适合种植棉花,但老百姓种多了也没用,卖不出去,没有销量,所以种的人不多,

现在宁策凭空制造出一大笔需求,西域的空白土地马上就可以派上用场,老百姓甚至会主动开荒,把荒地开垦出来,种植棉花。

有句话说,为了钱,资本家甚至可以出售绞死自己的绳索,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说商人都是趋利的,没有什么比赚钱更重要。

所以一听有大钱可赚,回鹘商人马上都激动了起来,至于赛斯丁,果断都被他们甩到后脑勺去了。

当务之急,还是赚钱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