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先易后难

宋徽宗听了,顿时便放下心来,

心想五年时间,应该足够灭亡西夏了,到时自己有了西夏的骑兵和战马,最精锐的西军也可以调遣去北方,而辽国那个时候只会更加虚弱,收复燕云,岂不是唾手可得?

想到这里,官家当即微微颔首,墙头草王黼见状,便也出列附议宁策。

高廉心想,自己若是支持北伐,弄不好就会被皇帝派去打仗,实在太危险,但若是支持打西夏,那就是西军童贯和老种的事,自己也就安全了,用不着打仗。

于是也慨然出列,附议宁策。

于是宋徽宗和臣子们又商议了一阵后,直到中午,终于达成共识。

大宋自从开国以来,对辽国的战争,基本就没赢过,无论文臣武将,对辽国都有心理阴影。

就好像后世的天朝足球有‘恐韩症’一样,大宋朝廷上下,也有‘恐辽症’,虽然现在辽国看起来凄凄惨惨,无比虚弱,好像谁上去都能踩一脚,

但无论官家还是童贯,都对击败辽兵,信心不太足,

否则也不会要联合金国了,

宋徽宗最终决定,采纳宁策的意见,以稳为主。

毕竟时间站在大宋这边,在金兵的猛攻下,越拖下去,辽国越虚弱,而失去了辽国的策应和支援,西夏早晚会被大宋灭亡。

按这个计划来,无非是晚一两年再攻辽,也来得及,胜算还更大。

尤其是宁策还保证,今年一定设法拿到倭岛上一座金山,明后两年,则会继续取得更多金山银山,将金银运回大宋。

宋徽宗一想,再等两年,军队实力增强,军费也有了着落,辽国日益衰落,简直是配合完美。

于是北伐大计,就这么决定了。

联金抗辽这边暂时不能停,但是要拖着金国使臣,尽量延迟出兵的时间,另一边则加快对西夏的军事行动,争取赶在辽国灭亡之前,击败西夏,夺取河套地区。

拿定了主意的皇帝,龙心大悦,中午便留几位大臣吃饭,准备下午一鼓作气,将北伐大计的更多细节,一一敲定。

像这种国运之战,涉及到很多方面,军队,将领,兵械,粮草,后勤等等,需要多个部门,多位大臣同时协调,所以必须提前商量好细节。

把需要负责的事情一一分派下去,安排好众人的分工,各司其职,才能把事情办好。

由于下午还要工作,所以中午不能喝酒,这让宁策感觉有些遗憾,因为不能给郓州老白干打广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