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大宋参谋团

“殷姑娘还说,当大人实力不足的时候,韬光养晦是正确的,但当大人已经达到一定地位之后,无论您怎么做,都难以避免皇帝的猜忌,狄青就是大人的前车之鉴,

所以这时您还不如反其道而行事,尽量扩大自己的名气和名声,有了名望之后,将来皇帝想动你,也不得不顾虑到民意。”

宁策想了想,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

他现在节度使已经到手,好像似乎是不用继续低调下去了,想到这里,宁策眼中,不禁闪过一丝寒芒。

古老的驿道上,一支官军队伍迤逦而行,队伍约三千余人,士卒们体态雄壮,兵甲齐全,赶路甚急。

太尉高廉骑在马上,面沉似水,默然不语。

田虎接连打败前来征讨的官兵,京师震动,官家也为之惴惴不安,善于体察圣意的高俅,于是便给官家出了个主意,那就是派遣得力大臣,前去军中,不掌握实权也不干涉决策,只是给主帅大将出主意,想点子,起到参谋作用。

宋徽宗听了,深以为然,于是便颁下圣旨,由高俅和杨戬两人牵头,又带上一些知兵的官员,于是这批大宋参谋团,便浩浩荡荡地从京师出发了。

听闻此事后,不少热血的年轻士子,也主动参与其中,本着人多力量大的原则,高俅也都统统笑纳,于是一番操作下来,参谋团的规模迅速扩大到近千人左右。

谁知高俅和杨戬走到半路上,就听到李纲派人传来的情报,得知了前线部队分兵的消息。

杨戬老奸巨猾,一听两路兵马,李纲那一路有九万人,宁策这一路,只有一万人加上宁策自带的四千精兵,杨戬马上就做出决断,说是参谋团的宗旨乃是为大军服务,大军既然跟李纲走了,咱家也要去寻李纲。

于是队伍在半路上,也分成两部分,杨戬去寻李纲,还有很多贪生怕死,只是过来刷功绩的官员,也跟着杨戬走了。

只留下高俅,宇文虚中,周邦彦三人,以及一众热血的年轻士子,打算先去壶关那里,看看宁策的动静。

宇文虚中骑在马上,微微扭头,看了一眼高俅,心中不禁升起一股钦佩之感。

心想老夫一直以为高俅是个奸臣,没想到关键时刻,方显英雄本色,高俅迎难而上,毅然前去兵微将寡的宁策军中,可见自己之前是误会高俅了。

宇文虚中想到这里,便轻咳一声,说道:“高大人不畏艰难,前去壶关,这等胆识胸襟,老夫佩服。”

高俅怔了怔,随即摸着胡子,哈哈大笑,慨然说道:“我辈武人,食君之禄,理应为君王分忧,杨戬老儿贪生怕死,抢着要去李纲那,但老夫可不是那种人,哪里有危险,老夫就会出现在哪!”

一旁的周邦彦闻言,不禁也是连连点头,“高太尉果然不愧是武将之首,这份胆识,便让我等望尘莫及。”

高俅听了,顿时又是一阵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