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工坊纯粹生产,不管销售,
如今各地商人纷纷来此,收购琉璃,运往外地贩卖,在下以为,这销售琉璃的钱,完全可以咱们自己赚。”
陈沛文闻言,当即精神一振,急忙也站起身来,“贤侄请讲,老夫洗耳恭听。”
宁策微微一笑。
“在下打算设立一家商行,专门贩卖包括琉璃在内的各种商品,将来,这家商行还会开设到外地去,例如杭州,汴梁等等;
而宁府工坊将来出产的各种商品,也会优先通过这家商行,来对外销售。”
“不知两位有没有兴趣,参与其中?”
宁策话音刚落,向秉已经哈哈一笑,答应下来。
“宁兄既然开口,小弟无有不从,请宁兄尽管吩咐便是。”
陈沛文也当即出言赞同。
于是此事就这么定了。
在宁策的规划中,工坊就是工厂,负责生产产品,而筹备中的商行,则相当于后世的商场,专门负责具体销售。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向府和陈府作为襄州豪族,底蕴深厚,在他们的支持下,短期可以获得大量资金,他们的人脉,也有助于商行初期的发展壮大。
三人仔细商议了半晌,最终决定,向府和陈府各出三十万贯,作为本金,获得商行的一成干股,宁策则以产品和规划入股,占有八成股份,为最大股东。
短期目标是成为襄州最大商行,长期目标,宁策雄心勃勃地宣布,要做大宋第一商行。
“商行乃是宁公子提出,不妨公子便给这商行,取个名字吧。”陈沛文说道。
宁策略一沉吟,说道:“那就叫‘万达百货’吧。”
“万达者,四通八达,无处不至,百货者,货物种类应有尽有,洋洋大观,不错,这名字起的好!”
向秉当即赞道。
陈沛文也觉得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好听。
“本公子考虑,设置总掌柜一人,副总掌柜两人,负责主持商行事务,不知两位以为如何?”宁策说道。
“总掌柜非宁兄莫属。”向秉急忙开口。
宁策摇了摇头,微微一笑。
“本公子不参与商行的任何事务,以向兄的才华,就由你来担任这总掌柜的职务,至于副总掌柜,我们宁府出赵宁,另一个名额,就由陈叔提名吧。”
陈沛文眼珠一转,便道:“老夫年岁已高,精力不济,小女陈思烟精于计算,这副总掌柜,就让她来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