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特许和期许

他的计划是以千钧棒一号为蓝本,炽阳号的技术层次为基础,组合出一种超越千钧棒一号的激光卫星,以此从国防中套取巨额经费。

另外这事你们去问新远更合适些,这套定位系统也是他们做的,他们应该有更好的技术。”

这番话有理有据,让林炬只能思考要不把自家的千钧棒改名成死光好了。

“领导,其实‘死光’更好。”

两人很快先后离开了控制室,只留下赵晓文和叶长思在这里。

“你是想说把微波换成激光吧?”

“小林你这就不知道了,以前钱院士在的时候就有太空歼击飞船,就叫千钧棒一号、二号,这是历史传承。

这里面除了转移过来的炽阳号,还多了一些奇怪的其他东西,例如最新锐的99A式主战坦克、拆解下来的机翼和机体结构件、大型舰船最厚重部位的切割船体部分、未能发射的备份卫星、以及一只人畜无害的兔子等等。

虽然质量下降三分之二到40吨,光源功率也降低到原来的八分之一至2.5兆瓦,但得益于等离子体镜面技术,实际性能与一百多吨的千钧棒三号原方案相当。

“千钧棒工程预算待定,但应该由新远公司独立承包,全权负责,一切为尽量尽快交付合格成品为主,其他困难不能干扰到千钧棒工程,而你——”

激光虽然轻到没有质量,但却又像金箍棒一样重逾千钧,是龙宫的定海神针!

它是比航母还要重要的国之重器,一颗加上配套工程千亿都不过分。

在海陆空中飞行器是最容易破坏的,不需要烧个大洞,脆弱的金属蒙皮很容易就会因为高温变形,留给飞行员最好的下场就是跳伞。

站在十几米高检修栈桥上,丁必筠和他交流必须用力大喊。

不过熊诚倒是没什么感觉,反正这段时间白天忙晚上倒头就睡,丝毫没有什么焦虑症状。

跟上飞行器移动速度倒是小问题,地上移动上百公里,天上的发射器也不过稍微偏转一点而已,别说飞机超音速,导弹都跟得上,但控制系统也得提高一个数量级的精度,而且无线输电主要应用的是静态精度,和移动目标是两个方向需要重新开发。

首席大弟子熊诚,也在近一年的深山老林穿梭中变得又黑又瘦,不过精神倒是不错,可能是经常加餐所致。

“通电准备,参数2000!十、九、八……三,二,一!!”

“丁总工,我有个不太可靠的内部消息,您可能要多一份新工作了。”

但对于旁观者来说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平复。

一根手指准确无误地指着林炬:

“一定能实现,你看,赤乌一号那套本来也是对静态目标设计的,但我们试了拿来跟踪飞机不也是很好嘛,800公里时速以下都没问题,更快更准只是迟早的事。”

一一一.二五三.一九七.六一

而千钧棒三号也以冶炼卫星的名义开展,预计用于月球冶炼的“旭阳”号就是千钧棒三号。

作为可能是民企中保密级别最高、涉及技术最先进的研究基地,这里平常的氛围总是静谧的忙碌。

“算了,具体我可以回头给一份分析,不过你问的问题……要我说的话还差一些,现在微波的有效末端覆盖面积是80平方米,骤然缩减两个数量级的难度可不低。

“丁总工,丁总工!”

他们现在被临时安置在另一处库房,热枕地期待着实验结果。

剩下的卫星以及活体测试最为残忍,前者体积本就较小,过后只剩下一小堆残骸。

但这种情况的概率非常小,真出意外最大可能是验证机直接炸成一堆碎片或者单纯地强制断电而已。

正在进行检查工作的众人被一道声音打断,熊诚回头一看,是驻扎在这里的军代表。

到现在为止逐日工程可以说一片向好,唯一让团队有些失落的是微波输电公共场合广泛应用的问题。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这些简单测试直接否定了大面积无线输电的前景,就连接收电站都可以预见将被严格规定,作业人员更是要求加强防护并定期检查。

“叶大哥,这次伱打算敲多少下来?”

这番话可以说相当直白,让林炬都不由得睁大了眼睛,这几乎是明摆着说: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就是西厂……啊不,这就是军工联合体!

主要还是等离子体镜面技术的突破速度比预料中快,不仅仅是因为齐全的资料与大量投资,最重要的还是那一次一网打尽的一百多名精英科学家。

多个空间电站就能通过卫星之间微波传输,让有充足阳光的卫星给阴暗区的供能。

“小林!”

叶长思的双手在胸前做了个拉手风琴的动作:

“激光卫星的价值不能用金钱去衡量!而且它不是一颗卫星就行的,需要大量配套侦察、通信卫星的支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检查工作已经完成,赵晓文亲自设置着输出参数,同时好奇地问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