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艘半潜船正在注水进行下沉,下沉到刚好使总装箱浮起后需要潜水员固定两者之间的钢缆,这是一个缓慢且沉重的过程,需要用掉今天的一整天。
“从现在开始,人类的宇航技术迎来了第一次终结。”
虽然之前出现过新远公司制造出了零蒸发液氢贮罐的消息,但传播范围很小,知道的人也嗤之以鼻。
现在的长征十八号遥一火箭即将进入预发射状态,包裹它的总装箱已经与周围四艘作业船上的吊机用钢缆链接,以不受力的状态躺在托举它的半潜船上。
作为还算亲密的合作方以及华阴组织的重要成员国,RKA得以在海岸边最靠前的位置近距离观察,这让米克林和鲍里索夫都很满意。
米克林来的这几天一直在思考:如果自己是这枚火箭的设计总师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结果是从最基础的箭体到控制系统,他都想不出有什么合理的手段能做到长征十八号表现出的水平。
就比如这个最基础的18米直径巨型箭体,不管是一体成型还是分段焊接都十分困难,要是露西亚制造这玩意真得倾国之力才勉强可行。
他旁边的RKA局长鲍里索夫更是止不住的羡慕,这种堪称奇观的疯狂造物在他看来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有那些精力足以制造出十枚“飓风”火箭,性价比低得吓人。
<div class="contentadv"> 但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这样的超级火箭,就不可能把九章号送上太空。
“他们应该用液氧煤油,这样的话就能把体积节省太多,12米直径就够了。”
这是他唯一能挑出来的刺,液氢虽然比冲极高但密度很低,一立方米的液氢只有70公斤,而同样体积的煤油却有足足800公斤,是液氢的的10倍。
如果使用煤油作为燃料,整个研制费用至少能降低一半。
“可那样就做不到近地800吨和360吨的月球轨道运力了。”
米克林虽然也本能地有种压低成本的冲动,但正是氢氧动力才使得长征十八号做到了5.3%的惊人运载系数,换成煤油发动机顶多3.5%,那可就是近两百吨的近地轨道运力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