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两个道理

赶山打猎 木辛三土 1508 字 3天前

说到“锲而不舍”,王安边跟鹿套近乎,边思绪飘飞起来。

我们的祖先曾经告诉我们: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

老师也经常告诉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

说实话,我们所认知的“铁棒磨成针”和“愚公移山”,这两种道理,都是特么扯犊子。

因为王安认为,当初的作者想表达的,应该是劝诫,而不是激励。

因为铁棒磨成针这个故事,本就是在扯犊子,为了一根绣花针而去磨铁棒,这得是多么傻的傻逼才能干出这事儿来?

这是不是证明,作者的意思是:

“不要做无意义的事情,比如“磨铁棒”,因为努力到最后,你也就只能收获一根针而已!”

另外,愚公移山的精神,那就更是扯犊子了。

因为“愚”这个字,本身就是跟“蠢”“笨”“傻”“痴”等字,是一个意思的。

那么“愚公”两个字的意思,是不是就能解释成“愚蠢的老头儿”?

要是用东北话讲,那就是“傻了吧唧的老头子”?

也就是说,要让我们学习一个傻了吧唧的老头子,倚老卖老的让全家人去挖山的精神。

就这种精神,有啥好学的?学鸡毛啊?脑瓜子有包啊?

而老师竟然还恬不知耻的告诉学生,不要学习文中的“智叟”,要学习愚公.

不得不说,真尼玛上火!!!

所以说,不管是磨针也好,还是移山也罢,都是在胡说八道,没有意义的坚持,不是傻逼是啥?

就当王安思绪万千的时候,王安突然发现老爹进羊圈了。

而王安心情也立马就好了,有啥说啥,给鹿抽血这活,真不是一个人就能干的!

在看到老爹后,王安顾不上问别的,马上说道:

“爹,快帮我把那只鹿抓住,针头还搁鹿脖子上扎着呢。”

王大柱闻言,虽然没说话,却狠狠的瞪了王安一眼,具体是因为啥挨瞪,王安也是一肚子的莫名其妙。

不过找准是哪只鹿后,王大柱倒是一点不墨迹,非常快速的上前,跟王安一左一右的就把鹿给堵在了角落里。

紧接着,这只脖子上还扎着一根针的母鹿,就被这爷俩给摁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