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峰端坐在朝堂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下方的诸位大臣,然后沉稳地开口道:“各位爱卿,既然移民之事已有了妥善的部署,那么接下来就请各部以及各工厂将近期的事务详细地向朕汇报一番吧。此前的数次小型会议之中,内阁大臣们也仅仅只汇报了一部分事项而已。”
听到皇帝此言,各部大臣们纷纷从袖袍中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折子,神色恭敬而严肃。
只见工部鲁尚书首先迈步而出,躬身行礼后朗声道:“启奏陛下,微臣所负责的水利工程目前已经顺利竣工七成之多。然而,余下的三成工程进度稍显滞后,原因在于石料的运输环节出现了些许延误。不过,请陛下放心,微臣定会督促相关人员加紧赶工,确保此项工程能够按照预定的日期圆满完成。待到整个水利工程全部落成之时,沿岸数县必将从此摆脱水患的困扰,百姓们亦可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说完这番话,工部尚书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又继续汇报道:“此外,工部近来还承担并完成了多项重要的建筑工程。尤其是在江浙一带,我们更是兴修了数量众多的桥梁,使得当地各个区域之间实现了紧密的连通,交通往来变得极为便捷。”
听完工部尚书的禀报,陈海峰微微颔首,表示对其所做工作感到颇为满意。
这时,户部尚书紧接着站出来说道:“陛下,目前国家的粮库储备充足丰盈。虽然此次移民行动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但以现有的粮食储量而言,仍有足够的余力去支持其他方面的建设发展。只不过,近段时间以来,民间的物价出现了轻微的波动情况。对此,微臣已然着手展开调查与调控工作,力求尽快稳定物价,保障民生安稳。”
随后,兵部尚书恭恭敬敬地出列,向皇帝禀明当前沿海海防的状况。
只见他面色沉稳,声音洪亮地说道:“启奏陛下,如今沿海海防已然巩固,各项防御工事皆已修缮完备。新兵征召工作亦是进展得十分顺利,众多有志之士纷纷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军旅。而原有的降军经过精心编练之后,亦已全部整训完成,成为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素的劲旅。目前,各营兵卒操练均有条不紊,士气高昂。”
陈海峰坐在龙椅之上,神情专注地聆听着兵部尚书的汇报。
他时而微微颔首,表示认可;时而眉头微皱,陷入沉思;时而开口发问,追问一些细节问题。
整个朝堂气氛肃穆,众大臣皆屏气凝神,不敢有丝毫懈怠。
待到众人依次禀报完毕后,陈海峰缓缓站起身来,双手负于身后,开始在朝堂上来回踱步。
他一边走,一边语气凝重地说道:“朕深知诸位爱卿皆是尽心竭力,为国操劳。然而,国之大计关乎社稷安危、黎民福祉,切不可有丝毫懈怠之心。如今,冲绳等偏远之地的移民事务至关重要,这不仅需要确保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更要将其打造成为我朝坚不可摧的海上要塞。为此,各部务必齐心协力,紧密协作,不得出现任何差池!”
稍作停顿后,陈海峰接着又下达命令道:“此外,新训练而成的军队当迅速出动,前往各地剿除匪患。尤其是那深山之中的土匪恶霸,务必要一网打尽,还百姓一个太平天下。对于抓获的土匪,应当仔细审查,若只是些小打小闹、未曾犯下滔天罪行之人,则可将其迁徙至倭国,以充实当地人口。但若是作恶多端之徒,便直接送去矿山劳作,让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来赎罪。特别要注意的是,刚刚解放的地区往往局势较为复杂,其中部分少数民族可能会心存抵触情绪。对此,凡有不听号令者,一律予以肃清,绝不姑息迁就!”
紧接着便是兵工厂、马车厂、食品厂、化工厂以及盐厂等依次向众人详细地汇报了过去这整整一年以来各自的经营状况和所取得的成果。
待听完所有厂家的详尽报告之后,坐在龙椅之上的陈海峰微微颔首,表示满意,但随即他话锋一转,说道:“诸位爱卿啊,各个厂子的发展确实都卓有成效,值得嘉许。不过呢,关于那化工一厂,朕最近可是听到了一些来自民间百姓们的忧虑之声呐!他们担心该厂所生产出来的物品会不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经过深思熟虑,朕觉得应当仔细斟酌厂址问题,并将其迁移至偏远的山区为宜。”
话音刚落,化工厂的厂长便诚惶诚恐地赶忙跪地叩头谢恩,口中连连称道:“皇上圣明,微臣谨遵圣旨!”
紧接着,陈海峰再次发号施令:“至于那马车厂嘛,理应多多与兵部展开深入的商讨合作,共同致力于研发并制造出更为适宜行军打仗之用的各类车辆器具才好。”
马车厂的厂长闻听此言后,亦是连忙拱手作揖,恭敬领命。
正在此时,只见礼部尚书稳步走出队列,双手捧着笏板,躬身施礼后启奏道:“启禀陛下,如今在冲绳等地,移民数量日益增多。然而,那些地方的风俗习惯却与咱们本国本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依微臣之见,应当选派一批德高望重的儒家学士前往该地,对当地民众施以教化之功,以便能够广泛传播我们大天朝源远流长的文化礼教呀!”
陈海峰一边轻抚着自己下巴处的胡须,一边微笑点头赞许道:“嗯,爱卿所言极是,此提议甚佳,朕准了!”
随后吏部尚书进言:“陛下,各部官员在移民诸事上颇为辛劳,但亦有少数尸位素餐者,臣欲加以考核甄别。”陈海峰眼神一凛:“
此事交于爱卿全权处理,务必使朝堂清正。”
诸事商定之后,陈海峰环视群臣:“朕之江山系于诸君之手,望诸君齐心,共创盛世。今日之事,各司其职,尽快落实。退朝吧。”
群臣高呼万岁,缓缓退下,各自带着使命奔赴岗位而去。
众大臣齐声应诺,而后陈海峰便宣布散会,只留下他一人在殿内思考着国家未来更多的发展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