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峰见状,连忙摆手笑道:“夫人莫要在意,只是在下观姑娘如此博学多才,又操着一口浙江方言,再加上姓张,故而猜测姑娘或许与那位名动一时的张玉娘有些关联罢了。”
说到这里,陈海峰稍作停顿,接着继续说道:“想那张玉娘,其诗词之名可谓家喻户晓。尤其是她所作的《紫香囊》等佳作,更是流传甚广。且据说张玉娘年方十五之时,便已与同为十五岁的书生沈佺定下婚约。而这沈佺,乃是宋徽宗时期状元沈晦的七世孙啊!”
沈、张两家有中表之亲,自小青梅竹马。订婚后,两个情投意合,互赠诗物。玉娘曾亲手做了一个香囊,并绣上一首《紫香囊》诗送给沈佺。诗云:
珍重天孙剪紫霞,沉香羞认旧繁华。纫兰独抱灵均操,不带春风儿女花。
张玉萍神色黯然地向陈海峰讲述着她的身世,原来她竟是张玉娘的姑姑。
回忆起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她的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哀伤。
前年,元军攻破临安城之前,她毅然决然地带着一双儿女登上了前往琉球的船只,而她的夫君,则不幸死在了守城之战中。
听到这里,陈海峰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同情之情,于是轻声问道:“那么,您如今是否还有其他亲人呢?”
张玉萍微微叹息一声,缓缓说道:“除了已逝的夫君外,我尚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儿子正在军中,是海军的一个排长;女儿则在学堂里勤奋读书,努力求知。至于其他亲人们,早已四散逃离,不知去向何方……”言语之间,满是对失散亲人的牵挂与思念。
接着,陈海峰好奇地询问道:“那您家中可还有房产和田地之类的产业呢?”
张玉萍点了点头,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之色:“承蒙上天眷顾,我们家分得十亩肥沃的田地以及两百平方宽敞的宅基地。如今,全家人都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过得颇为宽裕。那些土地虽由同村的好心村民代为照料,但每年所收获的粮食依然多得吃不完。”
说到此处,张玉萍的眼眸中仿佛有璀璨的星辰闪烁,那是希望的光芒在熠熠生辉。
她的声音略微颤抖着说道:“正巧最近这段时间,学校发布了一则招聘教师的通告。当时的我心中虽然有些忐忑,但还是怀揣着试一试的念头来到了这里参加应聘。说实话,最初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竞争肯定异常激烈。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终我竟然成功地获得了这份梦寐以求的工作。如果时光倒流回到昔日繁华的大宋时期,以我这般平凡无奇的出身背景,想要获取到如此宝贵的机会,恐怕真的是痴人说梦、绝无可能之事啊!”
此时,陈海峰微微眯起双眼,若有所思地看着眼前这位女子,心中暗自思忖道:此女看似普通,却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才华与智慧。
于是乎,他决定进一步考教一下张玉萍,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她的学识水平究竟如何。
经过一番问答之后,陈海峰不禁暗暗吃惊,因为他发现这个女人不仅对各种知识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理解,而且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其学识之渊博绝非一般人所能比拟,简直可以用高深莫测来形容。
接着,张玉萍微笑着向陈海峰透露道:“其实,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敬仰陛下的学术成就。特别是对于陛下所撰写的那些关于语文、数学、几何、化学以及物理等领域的几部重要著作,更是视若珍宝,反复研读。其中,让我最为钦佩不已的便是您精心编排的拼音系统以及简洁明了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我深信,这些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将会极大地推动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