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种防御工具相对较弱,但在关键时刻,总好过毫无防备。
只是陈海峰一直对其心存轻视,觉得它不够实用,因此便将其搁置在仓库一角,未曾使用过。
然而,近期由于缺铁料和铜锭等资源,兵工厂无法大规模制造铁质铠甲。
面对这样的困境,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纸甲,毕竟聊胜于无嘛!
或许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它们仍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呢?
陈海峰领着9名贴身侍卫以及两位经验丰富的军官,开始向士兵和俘虏们展示并讲解我精心编排的战术。
首先,我命令两名身强力壮的侍卫手持高达一人之高的巨大木盾,稳稳地矗立于队伍最前列。
这两面坚固无比的木遁中央位置,特意留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孔。
接着,他示意两名侍卫半蹲着身子,高举木盾,形成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而在木盾两旁,则分别站立着四名手持圆形护盾与锋利钢刀的侍卫,他们严阵以待,时刻准备迎接敌人的攻击。
再往后看去,便是两名装备精良的弩手以及两名技艺精湛的弓箭手。
最后方,则紧跟着四位骁勇善战的长矛手。
如此布局,可谓进可攻、退可守,无懈可击。
待侍卫们熟悉自己的站位后,陈海峰亲自带领他们完整地演习了一遍这套战术动作。
演示结束后,他便安排陆军一团与那帮海盗俘虏及土著共同操练此种战术。
众所周知,海盗们向来擅长运用盾牌与腰刀等武器;
而我方士兵则更适合握持盾牌并操作弩箭;
至于那些土著居民,则以其精准的射箭技巧和娴熟的长矛运用能力见长。
经过一整天艰苦卓绝的训练,大家已逐渐掌握了这种新战术的要领,并初显成效。
在第三天正午时分,北洋水师浩浩荡荡地抵达了淡水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