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陈海峰安排了人员在岛上看船,顺便盯着联络好的海商船只。

他则带着两条福船和两个排,大摇大摆地开进了泉州港。

为了不惹麻烦,他还借了别的商船的旗帜,顺便邀请了一位海商和两名船员来当向导。

福船慢慢开进了码头,有小船过来引路。

靠岸后,因为海商跟他们很熟,所以一切都挺顺利的。

有人上船检查了我们的货物,收了税,然后我们就拿到了凭证。

陈海峰带的十来个人上岸后,就直奔卖矿石的商铺。

码头周边的商铺很热闹,根本没有元军南下的紧张感。

有了海商带路,我们很快就找到了目标。

来到的这家商铺里有铅、锡、铜、铁矿石,还有硫磺和硝石。

陈海峰二话不说,直接订了 2 船铅、1 船锡、4 船铜、7 船铁矿石,还跟老板约好 3 天后再来装一次,到时候要 4 船铜和 10 船铁矿石。

老板爽快地应承下来,表示会妥善处理好码头的各项事务,还会派专人负责装船工作。

并为我们开具必要的文书手续,这样一来,陈海峰只需率领船队直接抵达码头即可。

于是,陈海峰嘱咐他首先要确保给眼前的这两艘船完成装货任务。

接着,陈海峰派遣手下与一名经验丰富的船工一同租赁了一艘小船,前去通知船队并携带相关文书赶往那个小岛,以便将船队引领至此处装载货物。

同时,他还留下了一部分人员负责看守船只以及监督整个装货过程。

而他则亲自带领着一个班级规模的护卫队伍,开始漫步于街头巷尾。

此地异域人士众多,不仅有来自藩邦的居民,还有倭寇出没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