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安排妥当之后,陈海峰决定亲自前往湖心岛。
他让船队留下三条船在桃花坞协助搬运东西,而自己则带领着十四条船驶向湖心岛。
船队缓缓驶向湖心岛,抵达目的地后,陈海峰立即下令让所有工匠停止手头的工作,转而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武器生产中。
接着,他仔细检查了近期制造出来的木盾牌,对其质量感到满意。
随后,他派遣海军二连带领着十条船只,率先将工匠及其家属、仓库中的物资等统统装载上船,运往崇明三岛。
陈海峰深知目前局势紧张,因此要求工匠们加班加点,多生产一些床弩和投石机。
同时,他亲自带领女兵三排参与火药的制作过程。
他耐心地向女兵们传授制作方法:首先,将火药和铁砂装入竹筒内,再装上导火索;然后,用蜡将竹筒的开口处封住,但要预留出一小截导火索。
如此一来,一个炸药筒便大功告成。
接下来,将炸药筒用绳子紧紧地绑在床弩所用的箭矢上,一支威力巨大的火药箭就此诞生。
当使用床弩将这种特制的箭矢发射出去时,不仅能够远距离攻击敌人,而且一旦命中目标,便能引发爆炸,炸死一大片敌人。
此外,陈海峰还教导女兵们在普通的箭头上绑上小号的炸药筒,这样即使是普通的箭矢,在一排炸药箭矢齐射的情况下,同样可以炸死不少敌人。
还好作坊一直都在生产箭支,陈海峰又买了不少箭矢。
一窝蜂火箭他也做了不少,这些一窝蜂火箭发射筒都是36连发的。
安排好女兵的工作后,陈海峰又来到翻砂作坊。
他带领工匠们精心打造出火炮的木质模型,并通过翻砂铸造技术制造出 20 门长 1米2的小型火炮。
这些火炮完全用铜浇铸而成,每一门都配备了木制炮车,同时还铸造了一千枚如拳头般大小的炮弹。
接着,他们开始着手制作床弩的箭矢。他们在弩箭的前端捆绑了一圈火药包,并预留了导火索,以增强其杀伤力。
所有的装备都已准备就绪,陈海峰将床弩逐一装到船上。
他下定决心要在太湖与元军的船队展开一场激战,削弱他们的实力后再逃离此地。
往泉州的航线已经规划好,船匠中有他6人就是泉州赵氏船厂招募的泉州人,而且陈海峰聘请的船工也跑过这条路线。
船队现有的沙船,每艘能够容纳 100 人,而新建造的沙船则可以多容纳 50 人,大福船更是能够装载多达 600 人。
凭借着这些船只,陈海峰有信心将所有家底安全转移。
两天后,去往崇明3岛的船队顺利返航。
陈海峰命令陈左带领士兵将工坊里的工具,多余的铁料以及银子全部装船,随后立即启程前往崇明三岛。
他心急如焚地赶回桃花坞,一眼便瞧见了沈婉儿。
他迫不及待地询问岳父为何没有前来,沈婉儿神色有些凝重地回答道:“父亲大人有事缠身,需要前往临安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