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的人被母子俩所吸引,不知道他们这是唱的哪一出,纷纷竖起了耳朵探听起来。
有人说那孩子不会就是春生的吧?
也有人说,就春生那熊样?才刚十五,偷鸡摸狗的行,找女人?估计不行吧?
夏冬儿一把将老太婆扯到了一边,傅容瑄则领着春生见村长,当着村长的面,春生亲口说了自己要娶枣儿的话,日子就定在了十天后,
铿锵有力的话不容人再辩,事情终于尘埃落定。
老太婆痛心疾首,对着夏冬儿的后背就是一拳头,自然,夏冬儿没躲,知道她心里有气,就让她发泄一次好了。
一场闹剧就这么结束,夏李氏即使不愿也不得点头,春生即使被迫也不得反悔,村里人只道春生仗义,却不知那本就是欲盖弥彰。
刘家从此便把夏家当成了恩人,夏家从此却是恨死了刘家。
枣儿被放了,也因此小病一场。孕妇头三月本就有凶险,这么一折腾还真是让人后怕。
十天,要在农村准备一场婚礼算是挺紧张的,往常是要先两家看好,定日子,聘礼选吉时,修房子准备嫁妆,一切准备好最少也要两月有余了。夏家对这婚事本就不上心,房子是不打算修的,聘礼也没打算给,日子是订好的,她连两家看好也都能省了,到了日子就直接把人抬了来,请村里人吃喝一顿也就算了。
请吃喝也没打算用太好的席面,夏李氏算着手里的银子,除去买地什么的,家里还有好几十两,过两天去镇上,买些菜什么的,稀里糊涂的把宴席办了就算了。
枣儿爹娘也只当夏家是恩人,所以那些礼什么的没有也就没有了,他们也不上赶着去要,能保住一条命者比什么都重要了,更何况,枣儿爹是算计着夏家现在不同以前了,将来若是发达了,枣儿自然会帮衬着娘家,和那么一点聘礼比起来,明显的是他占了大便宜了。
枣儿娘却是记着自己还欠冬儿三百五十两,这下成了一家人了,这银子她是不是就不用还了呢?
关于嫁妆问题,枣儿爹娘也是商议过了的,家里有什么就给添点什么算了,毕竟这是刘家欠了夏家的。
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多少也是忙碌了些,转眼便到了娶亲的时刻了。
村里人家有看笑话的,也有真心祝福的,有关系好的提前一天就给枣儿家添了香,这些礼是要留在刘家的。也有的是等着正日子上拜礼,当然,拜礼就是新嫁娘被迎娶到男方家后,所行拜堂礼,这些礼是要留在男方家里的。
一早夏冬儿和木白莲两人就去了娘家帮忙,傅容瑄也跟了去,劈柴挑水这些事自然少不了他。
村里人家成亲是大喜,且不说关系好的,就是关系一般的也会送些米面来庆祝,到时候留人家吃饭是必须的,这就差不多是要宴请全村的人了,所以菜式自然不会少,这要忙起来也真是够累人的,好在隔壁的素月也来帮忙了,还有杏儿的小姑子铁梅,也被喊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