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听了点点头,把盒子打开是一个只玉钗,看着成色跟做工绝对的好东西,杨乐文一瞧笑了。
她那根是万福,那么这根就是叶枫嘴里的荣华了,这小子确实有些家底儿!
杨乐雨把准备好的盒子交予三婶儿,脸红的没敢看他,刘氏把盒子打开交给向阳,一块墨玉用紫色线织成的缨络确实好看。
双方交换信物,又在未来国母、里正夫人的见证下,这及笄礼跟小定也不算寒酸。
绿萝挺着大肚子过来送贺礼,大家一起聊着天,钱氏也是替雨儿高兴,这事儿就算成了,再来六月欣姐儿一家,就剩小姑了。
想来小姑也不用他们操心了呢,自己手里有个铺子,以后如何都不是问题。
杨安和去了广元县后,连个信都没有,还真是够狠心的,五月初八杨平跟陈氏从镇上回来,又带了不少的布跟棉花。
杨乐文给陈氏出招,实在不行就找几个人在家里一起做,就给几个工钱而已,陈氏是个仔细的,宁可自己做也不花钱请人。
刘氏在家里没什么事儿,也就过去帮忙娘仨一起做倒也是快一些,蓝裳平时闲暇的时候也会帮着做一两个,不过基本她做的有一半都被杨洋留下了。
用小丫头的话就是,她要收藏!
五月初十这天,杨乐文起的很早,亲自下厨煮了四个鸡蛋,还有面条,因为今儿是她一双儿女四周岁的生日。
一大早俩孩子就穿上新衣服来到厨房给母亲磕头,随后去了外公外婆的房间磕头,家里的烤箱已经弄好,杨乐文打算吃过午饭给俩孩子做个蛋糕。
陈氏跟杨平也过来吃寿面,钱氏去了作坊杨安泰过来坐代表,绿萝也过来带着两个锁片算是礼物。
青龙进了屋子,手里拿着一个箱子,杨乐文自然知道是谁送的,示意俩孩子去打开,里面是两套血砚跟一把瑶琴,衣服就不说了,肯定是有。
起航摸着血砚爱不释手,然后拿出一套,“舅舅,这个给你!”
他们都喜欢收集砚台,这个自然是最佳的东西,杨博文再成熟也是个八岁的孩子,高兴的过去把砚台接过来。
甥舅二人笑呵呵的碰拳,用他们的话说这就是感谢的意思。
小杨洋拿着瑶琴开心的不行,这个大小正好够她用的,家里的琴太大了,她总是忙活不过来。
“娘,你看这琴,我好喜欢呢!”小家伙乐呵呵的坐在炕上给大家弹了一首《合家欢》。
虽然有些地方还是会走音,不过对于一个四岁的还来说已经是很好的事情了,收了东西大家一起吃着寿面,陈氏拿了一对压床娃娃给杨洋,至于起航则是一套衣服,她亲手做的。
当然博文她也给了,都是孩子嘛。
三个小家伙齐刷刷的跪在那里给陈氏磕头表示感谢,杨平虽然笑,可是眼底的凄凉,杨乐文看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