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苏州救灾

范仲淹听闻,泪如雨下,当即表示绝不让张启白白吃亏。

就在张启送来钱财的第二日,他听从张启的建议,以工代赈,每日不仅给粮五升,还给与高额的工钱,招募当地百姓兴修水利。

有了钱粮的保证,苏州半数以上的百姓都参与到救灾的工程当中。

短短两个月,吴淞江成功泄洪,张启也利用现代知识,在各处入江和入海口修筑了可以自由开关的水闸。

最终洪水退去,良田重现。

范仲淹兴奋的向朝廷进行汇报,为了回报张启,他在奏折中将大部分的功劳归于张启。

赵祯接到奏折后很是高兴,可看到奏折中提到了张启,原本打算立即进行赏赐的,却暂时搁浅了。

集英殿中,赵祯喊来了吕夷简和晏殊,要他们给出相关的赏赐方案。

“启禀圣上,范公之前治水就有很大的功劳,这次又成功的解决了苏州的水患,实乃大功一件,臣认为可以再次调他入京,为圣上分忧。”

吕夷简却没有同意晏殊的想法,他认为这一切都离不开张启的帮助,范仲淹在奏折中既然把功劳都归结于张启。

那么张启就必须得到最多的奖赏,其次才是范仲淹。

赵祯心里其实早就有想法,他内心还是偏向于范仲淹的,毕竟这个人好掌控。

而张启的个性,让赵祯有些头疼。

之前自己没有亲政,对张启是即笼络又提防,不然也不可能让他把盐池拱手让给王举正。

再一个,这几年给张启的赏赐实在是太多了,若是再次封赏,那就要提升他的爵位。

自大宋开国以来,也没有一个商人能获得开国男的爵位,更不用说超过这个等级。

“二位卿家说的都很有道理,容朕想一想,你们先退下吧。”

吕夷简与晏殊退下之后,赵祯喊来了王举正和曹喜,询问他们的意见。

“圣上,臣觉得不能再便宜那小子了,若是再给他升爵位,恐怕日后想要对付他就难了。”

曹喜自从赵祯亲政之后,一路高升,已经升为殿前司指挥使,一跃成为京城禁军的最高指挥官。

手握三十万禁军的指挥权。

“圣上,曹将军的话不无道理,可这些年,张启也算安分,在盐业上也给了我们诸多帮助,这次又是他捐的钱,若是不褒奖,怕是说不过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