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货不对板

见张启不解,沈大力继续解释了一番。

原来宋朝还是以铜钱、铁钱和交子票为主要流通货币,银锭用到的地方非常少。

不仅仅是因为重量问题,还有就是当时的工艺不发达,不仅各地的成色不一致,还有一定的损耗。

这就导致明明是一两的银锭,无法足额兑换铜钱。

存放也是一个麻烦事情,与铜钱一样,要专门打造一个空间,用来存放银锭。

张启听完表示问题不大,他对沈大力说道:

“这交子票逐年在增发,谁知道朝廷那一天心血来潮,再次增发,久而久之,这交子票必然贬值,或许到时候还不如银锭值钱。”

沈大力对张启的话自然是深信不疑,他说道:

“那我这就去办,至于存放的地方,我觉得可以用后院那块地方,反正已经有制冰坊了。”

“行,你自己看着办就行,做好安全保障就行。”

张启对沈大力的能力还是非常相信的,要不然他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来做。

“哦,对了!还有个事情也要交代你去做一下。”

张启将南郊大礼的事情给沈大力说了一遍,沈大力拍着胸脯说道:

“这都是小事情,采买的事情我最在行了。”

沈大力也没有让张启失望。

半个月后,沈大力不仅将后院打造成了张启的小金库,采买工作也是全部完成。

所需货物已经由汴河入京,全部进入了宫内的库房。

就在金库完工三天后,由赵祯亲自主持的南郊大礼正式展开。

离汴京二十里地的郊外,赵祯身穿礼服,带着京城数百名三品以上的官员祭拜天地。

祭祀结束之后,在一些核心大臣的簇拥下,赵祯换回了龙袍,来到了城北的宣德楼。

先是接受了全城百姓的跪拜,最后赵祯拿出了赦旨,宣读了一些赦令,以彰显天恩。

这是只是第一日的行程,接下来的几日,赵祯在太庙摆下斋宴,与群臣一同使用斋饭,以告先祖。

最后一日,赵祯还要带领群臣,驱车前往离汴梁城二百里地之远的景灵宫,再行三献之礼,以表对先祖之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