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五年计划,降本增效

“咱可清楚的很!”

“可是......这个计划到底该咋定啊?”

任以虚闻言嘴角不由得微微抽搐了一下,你这不还是掉钱眼里了吗?!

任以虚深吸了口气怅然道:“大明的这样搞,其实已经非常成熟了,只不过是目标太单一。”

“其实最成熟的就是把各部的工作细化,在各个方面都制定出详细的目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就是这个目标,一定是具有一定可行性的。”

“不然可能导致各衙门弄虚作假,这就没必要了。”

“拿咱们村子举例。”

“咱们村口有条河,咱们可以定个目标,三年之内,要造出多少条的小渔船,把制造渔船的速度提上来之后。”

“咱们就可以放在降低成本上,三年之内将造船的成本,降低一成或者两成。”

“同样,咱们村里也应该鼓励发明创造。”

朱元璋的眉头一皱,一脸疑惑的问道:“发,发明创造?”

任以虚点了点头道:“对啊,自古以来,咱们中原有多少好的点子,最后都是要当做自家的不传之秘,要么搞一个什么传男不传女。”

“多少人宁愿这些好东西失传了,都不愿意拿出来。”

“咱们村里可能也有这样的情况,因此,咱们村里也得提前跟乡亲们说好。”

“要是谁家鼓捣出了好东西,咱们村里的乡亲们想用,就必须要给人家一点钱,然后定个期限,三十年也好,五十年也好,总之就是要保护好那些发明这些东西

的人。”

在一旁的朱元璋越听眼前越亮。

这样的事情何止是一星半点?

别说是那些工匠们了,就是那些读书人收到了一本孤本的古籍,都会近乎本能的束之高阁,只允许自家的子弟上去读。

更有甚者,庶出的子弟都不能读,一切都是嫡房的特权。

最后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古籍、秘法失传。

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汉人朝代开国,总是要去民间大肆收书的原因。

汉初、唐初,以及明初,都曾经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民间搜集那些,遗落民间的孤本。

不过朱元璋的眉头仍旧紧锁了起来,看着任以虚问道:“任先生,那如果就是有那样认死理的人,不愿意交出自家的秘法咋办?”

“那也好办啊。”

“愿意跟村里申报的秘法,都受公家的保护。”

“看到有人白用他家的秘法,就可以直接去村里找公家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