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要不说呢,”堂邑父接过话,“他们之前吃了败仗,发现兵制腐败存在问题,其实真正有病的是他们的朝廷,叫什么元老院,元老院是疮,不把这个疮挖掉,只清理四处的血有什么用?”

司马相如点头:“马略改革,倒与国野制相似。”

众人啊了一声,点头称是。

历史何其的相似,在东西方的两个庞然大物,哪怕在此之前没有交集,也产生了相同的问题,

或者说,只要人类存在,就在产生的问题。

司马相如口中的国野制,是周朝推行的制度,在境内的叫国人,境外的叫野人。

野人不一定是区域外的住民,也有可能是国人繁衍太多,迁出去的旁系,总之随着人口越多,版图越大,国以外的区域就越多。

国野制分工明确,国人当兵,野人种地,

会有人说,当兵打仗是送死啊,国人怎么还抢着干?抢着干也就算了,还不让野人干。

很简单,当兵手中握着的...叫真理。

谁拳头大,谁说得算。

发展到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春秋各国打仗太频繁,国人兵源补充不上来了,各国开始改革,允许野人当兵。

时至刘据一朝,马略改革的困境、解决措施,早在中原春秋各国已经经历过一次了。

结果呢,

既得利益者不满意,

接着打。

春秋时期的战争频率远比战国要频繁得多。

“他就是个执法官,失败是必然的,我们就是信了苏拉的邪,马略被关进大牢,他要截出马略,我们提供武器,现在好了,他们非但没救出来,还把自己送进去了。”堂邑父呵呵一笑,“真他娘的赔钱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