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永镇扶南的人选,刘备又头疼了。
此事必须派名公爵过去,派名侯爵撑不住场子,但问题在于人家都位居国公了还会去那种穷乡僻壤干这种苦差事吗?
张飞瓮声瓮气的说道:“费那脑筋干啥,糜威不是在扶南吗,让他直接镇守不就行了?”
刘备摇头道:“糜威绝对不行,糜芳已基本掌控林邑,糜威再掌控扶南的话可就一姓掌两国了,这么做隐患太大不可取,况且子仲(糜竺)只有糜威一个儿子,不能给扔到边境去,回头我找宪和(简雍)商量商量吧,时间不早了都回去休息吧。”
简雍是不可能去的,刘备还要仰仗他呢可不能派去扶南那个犄角旮旯,况且简雍年纪大了身体也吃不消啊。
但简雍有儿子,将简雍的国公爵位移到长子简桓头上,让简桓代替简雍世镇扶南应该没问题。
先前因为登基大肆封赏的时候,文武百官对简雍孙乾被封为国公是有微词的,认为两人功劳太小,只靠资历被封为国公不合适,现在就让他俩的后代为朝廷出点力吧。
先将简雍的国公爵位扔出去,回头再找个地方将孙乾的国公爵位也扔出去,等于变相的废掉了两人的爵位,最起码他俩的后代不会再待在朝中消耗大汉基本盘上的资源了,毕竟国公的俸禄和特权可是很高的。
将两大国公扔到境外去,发给他俩的钱和权不就省下来了吗?
经过一夜的思考刘备也想通了,地球上的土地那么多,朝廷直管的话根本管不过来。
而且跟着他打天下的兄弟也不少,全封爵位的话朝廷的财政也支撑不住,但不封又不行,如此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大汉境内公侯伯等爵位很多,大汉境外的无主土地很多,这不巧了吗你说。
这些获封爵位的将领都算是随他创业的股东,创业成功就得分红,但刘备不想分红想独占股份怎么办呢,把这群股东都扔境外二次创业去。
完美!
因此早晨天刚亮刘备便将简雍招进宫中商议扶南问题,简雍没能承受得住“世镇扶南,与国同休”这八个字的诱惑当即替儿子答应下来。
随后刘备下旨,废除简雍的燕国公爵位由其子简桓继承,简桓继承爵位之后立刻赶往扶南担任扶南国君,可借鉴三省六部设立三司六厅,自行组建治理班底。
同时给区连和糜芳下旨,给糜芳尚未出生的儿子取名糜忠,封糜忠为象林侯,区连继续担任林邑国王,死后以王礼厚葬,然后废国由其外孙,糜芳的儿子象林侯糜忠继承,象林侯爵位世袭罔替,与国同休。
刘备连糜芳儿子的名字都取好了,只是给糜芳儿子取名糜忠多少有些讽刺意味。
但这算是间接给区连和糜芳吃了颗定心丸,告诉两人好好干,因为你们是在为你们的子孙打工。
但前提是糜芳尚未出生的孩子得是个男的,要是个闺女可就尴尬了。
两道圣旨一出朝中一片哗然,这已经不是变相,而是实打实的分封诸侯了,世袭罔替与国同休啊,以后再见简桓就要以国君之礼待之了。
扶南虽然偏远,但只要利益足够,大汉士族是不怕困难不怕偏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