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商贸繁荣,则又一次的推动了纸币的流通。
做生意携带纸币可是比用金银方便多了。
在东南这些经商频繁,贸易发达的地区。
纸币已经悄然代替了铜币和银币,变成百姓常用的货币。
而凭借在倭国挖掘的金矿,大周的钱币可算充足了。
这便使市场又进一步的繁荣。
货币足够流通,带动了商贸活动。
大周的贸易愈发的发达。
而在钱多明的主政下,重商主义也逐渐成为大周的国策。
市舶司会尽量管控白银等金属货币的泄流。
通过形成贸易顺差,增加财富向大周流动的速度。
大周的瓷器、茶叶、丝绸仍然畅销,现在又多了棉布、肥皂、铁器等新产品。
这些产品在大周的国策体系下,割藩属国就像割韭菜似的。
这些藩属国,要么和高丽倭国一样,沦为供应原材料的基地。
要么跟南洋一样,成为经济上的殖民地。
还有些藩属国,比如印地泰王国,则变成大周商品的倾销地。
而跟大周贸易的别的国家也没好到哪儿去。
西洋商人发现大周赚钱,可是大周并不需要他们的商品。
每次西洋商人都带来大量的金银,买走大周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