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杨朱学派重视利益,强调任何事物,利益最大。
这种学派就是把利益分配的问题,当做分析世界的核心。
处处从利益着手,这就与儒家按礼法来治天下的理念冲突了。
但是宋彦也并非腐儒。
其实那篇轰动天下的《殖扩论》里,也用了分析利益的办法,也可以看见杨朱学的影子。
现在户部的许多官员,都会阅读杨朱之学的书籍。
这也说明在如今时代,杨朱之学也有其存在的土壤。
新诸子百家的复兴,也让儒学有了新的发展。
儒学原本是一门包容性极强的学问。
也因为儒学的包容性,所以汉武帝才会独尊儒术。
官方需要一个正统思想,也需要包容性很强的统一思想。
比起极端的墨家和法家,儒家明显更为温和,也可以吸收别的学派的优点。
只是在独尊儒术以后,儒学也渐渐失去了其包容性,走向了理学和道学的极端上。
新百家争鸣的出现,也促使儒学进一步开始发展。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当儒学的理念体系没法解释户部遭遇的问题,那便需要从别的学派吸取营养了。
这时候儒学如果不发展,那将会在这个领域被别的学派取代。
其实当下的儒学,与诞生之初,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包括吕为宾在内的儒学大家,正在尝试重新囊括儒学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