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一切能写入其他文学样式的东西都融入词中,使词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样。
辛弃疾在词的艺术风格上也进行了大胆创新,他继承了苏轼豪放词风。
又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创造出具有个人特色的词风。
他的词既有雄放阔大的气势,又有婉约细腻的情感,
这种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为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他在意象的使用上也独具特色,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
而是选用奔腾耸峙的自然景物和奇伟英豪的历史人物,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增强了词的感染力。
此外,辛弃疾的爱国词派在南宋时期声势浩大,吸引了众多词人的加入。
他们以辛弃疾为榜样,共同创作了大量爱国词作,为中华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国家和民族危急之时,这些词作成为了鼓舞人们抗争的精神力量。
总之,辛弃疾的爱国词作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
“而奏章在被皇帝审查批阅后,一般会到专门的地方进行烧毁,从而难有再次启用的可能。”
“另一方面,辛弃疾的观点眼光太过于长远和深刻,并没有刻意地去迎合当权者的意图。”
“无论是《美芹十论》还是《九议》中所持的观点,都与主和派的主张相悖,因此难以得到朝廷的认可。”
“在重重压力下,辛弃疾无奈解甲归田。”
“尽管壮志未酬,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将自己的情怀写入词中。”
“他的词作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收复失地的渴望,这些词句深刻地表达了他的悲愤之情。”
“同时,辛弃疾在文职工作上也做得十分出色。”
“他仅用半年时间就将当时因战火牵连而生灵涂炭的滁州经济振兴,三个月剿清江西周围的匪患。”
“在湖南为官时,他除了刚正不阿地处理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外,还秘密组建一支骁勇善战的飞虎军。”
“虽然这支军队最终因触及到朝廷贵族高官们的切身利益而被解散,但辛弃疾的才干和勇气却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解甲归田后的辛弃疾,过着平淡的生活。”
“他的词风也逐渐转为平淡,早年那种壮志豪情早已被岁月的风霜所磨平,只剩下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然而,他心中的抗金之火从未熄灭。”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大喊着杀贼、杀贼、杀贼。”
“嘉泰三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
“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再次为抗金大业贡献力量。”
“然而,此时的辛弃疾已步入晚年,身体每况愈下。”
“尽管他接到朝廷旨意,可指挥南宋正规军。”
“但岁月不饶人,他已无力再像年轻时那般驰骋沙场。”
“他心中充满了遗憾,看着自己曾经为之奋斗一生的抗金事业。”
“如今却因年迈病重而无法亲自参与其中,只能寄希望于年轻一代。”
“辛弃疾的一生,命运多舛。”
“他少年时便立下报国之志,青年时勇闯敌营,名震天下。”
“中年为官,却屡遭冷遇,壮志难酬。”
“晚年虽获朝廷起用,却又因年迈病重无法实现夙愿。”
“然而,他的英雄本色和爱国之心从未改变。”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仍大喊杀贼、杀贼、杀贼。”
“这三声呐喊,饱含着他一生的悲愤与无奈,更体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眷恋。”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什么是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怀。”
“辛弃疾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的词作,也将永远流传下去,让后人感受到他那炽热的爱国之心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陆游:辛弃疾文武兼备,之所以得不到南宋的重用,这与他的身份有关。
南宋时期的辛弃疾可以说是一位文武兼备、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
论文,他是著名的豪放派词人,被誉为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论武,他率领五十多人夜袭金军大营,活捉叛将张安国,并将其带到南京处置,连宋高宗赵构都称赞不已。
可是这样一位顶尖的人才,却始终没有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
23岁的辛弃疾被宋高宗任命为江阴佥判,开始他在南宋长达45年的宦海生涯。
宋孝宗在位时期,有恢复中原的愿望,积极启用主战派。
起初辛弃疾的仕途还算顺利,出任通判建康府,还得到了宋孝宗的召见。
之后,他又向朝廷多次上书,不过没有得到施行。
直到十多年后,已经35岁的辛弃疾终于遇到了伯乐。
此人名叫叶衡,在担任南宋丞相后,向宋孝宗力荐辛弃疾。
之后,辛弃疾历任要职,担任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使。
他还创建飞虎军,平定茶商的起义。
可是,辛弃疾之后却屡遭罢职,多次受到弹劾,一生之中最高的官职品级只有从四品而已!
辛弃疾的一生先后遭到七次弹劾,多次遭到罢职的处分。
第一次他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的时候,遭到言官王蔺的弹劾,最终朝廷免去了辛弃疾的职务。
第二次有人弹劾辛弃疾奸脏狼借,导致辛弃疾丢掉了福建安抚使的职务。
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的情况与之前的差不多。
都是说辛弃疾奸贪凶暴,而且说他好色贪财、淫刑聚敛。
第七次的情况比较特殊,这次弹劾发生在辛弃疾去世一年后。
而弹劾辛弃疾的官员,居然是辛弃疾昔日推荐的人。
此人名叫倪思,他攻击辛弃疾迎合开边,请求朝廷削去对辛弃疾的恤典。
最后,宋宁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文武兼备的辛弃疾可以说是当时南宋最杰出的人才,可是他为何屡次遭到言官的弹劾,甚至在死后还被夺去一切官职?
其实原因并不复杂,主要与辛弃疾的身份有关!
辛弃疾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的山东早已被金朝占领。
他的祖父辛赞因生活所迫,没有南渡,只得在金朝做官。
但却心怀宋朝,辛弃疾深受祖父的影响。
后来,辛弃疾投奔南宋,可是在南宋朝廷看来,他却是个归正人。
所谓归正人就是那些来自北方沦陷区的原宋朝子民及其后裔。
可是,南宋朝廷以及那些南人对于归正人心怀猜忌,认为他们常怀异心。
因此,像辛弃疾这样的归正人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朝廷的完全信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