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骨头软,早就倒向大唐维和部队的一方也就罢了。

但那些迫于形势,并非真心实意投降的官员,则是暗地里不停给唐军使绊子。

李存孝一天得知这事,气的直接发布悬赏令。

谁要能找出幕后主使,可直接获得三个下矿的机会。

本以为要不少时间才能破案,没想到悬赏令一发布,不到三个时辰。

就有倭国百姓悄悄来到了李存孝的大营外,告了密。

于是李存孝一不做二不休,索性直接派部队将那名官员直接灭了。

推古天皇与圣德太子知道这事后,不仅没有抨击。

反而大肆宣扬,直言李将军做的对。

像那名官员这样的行为,简直是在影响大唐与倭国,两国的邦交!

严重有损倭国脸面。

同时发通告书,若再有针对唐人者,将按律处刑。

这则通告一出,部分民众更高兴了。

因为他们觉得,这下子,连官方都开始舔唐人了,谁还能管得了劳资?

也有一部分人意识到不对劲。

怎么就连官方都开始支持唐人了捏?

但他们信息有限,根本无法想象。

李存孝手里的火炮、火枪,给官员们,带来了多大的震撼。

信的末尾,李存孝还说,过些日子就回京,请李昊再派几名官员,去维持都护府的日常运作。

李昊雷厉风行,既然李存孝要求了,马上就召开了朝会。

群臣都很惊讶,一向怠政的李昊,今日竟然破天荒的主动要求开会。

就连一直称病不见客的房玄龄、杜如晦也来上朝了。

朝会内容也很简单,由内阁提议人选,安排去倭国都护府上班。

一些郁郁不得志的官员嗅到了机会,纷纷毛遂自荐。

李昊让他们挨个报名,最后再选出合适的人选。

而武将们则是对去倭国,多少有些抵触。

因为倭国已经被攻下,去了捞不动军功。

还有可能错过下一次出征。

猜到了武将们的心思,李昊直接下令,让散落在各地修桥补路的秦琼、尉迟恭、程咬金,以及李孝恭等人回京。

并下令,若是最晚回京都的人,将会被安排去倭国做镇守大将。

有人发问,若是将军们都不愿意回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