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一开口,王启年便迫不及待地表现自己,说道:
“两位大人恐怕多虑,陛下这两条圣旨,尽皆彰显了我大唐唯才是用,开明自信之风范。”
“比如第一条,我大唐以武立国,以文安邦,何来孰轻孰重之理?”
王启年说完,傲然盯着刚刚露面的两名官员。
其中一人脸色一变,当即义正严词道:“王尚书此言差矣。”
“自汉以来,儒家便为治国之本,而纵观天下,只有我辈文人秉承了圣人思想,若区区武将,靠着些许功劳便想议论朝政,岂非本末倒置?”
这官员冷哼一声,言语间与王启年针锋相对。
当然,也就是此刻朝中有分量的武将都不在,不然他这句话一说,恐怕要得罪不少人。
王启年此刻还沉浸在高升的喜悦中,慷慨激昂,刚要辩解,只见李昊一挥手打断,讪讪将嘴炮咽回了肚子里。
“众爱卿怎么看?”
李昊眼神烁烁盯着大殿百官。
房玄龄起身道:“陛下,科举文武并行,事关重大,请收回成命。”
杜如晦沉声开口:“陛下,此事乃我大唐国本,万不可轻易改动。”
下一刻,两人身后的文官骤然出列,齐声开口,“请陛下收回成命。”
原本沉默的魏征也站出来,看向李昊。
“陛下,微臣以为,此事可留后再议。”
随后,几名言官也跟着走出,“还请陛下三思!”
李昊看了看,无人再出列,又问道:
“那么这第二条圣旨,诸公可有异议?”
这次大殿上不再是一个接一个地上前劝谏,而是齐刷刷走出一大票人,瞅上去面色都燥红得厉害,尽皆开口。
“陛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此乃圣人古训,不可违背啊!”
“不错,况且自古以来女子便不得干政,如若让女子们也参加科举,岂不是祸乱朝堂,这要是传到周边诸国,岂不嘲笑我大唐朝中无可用之男子,尽是些女流之辈把持朝政么……”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枉尔等饱读诗书,说出的话可笑至极,谁说女子不如男,自古以来便有巾帼不让须眉之说,况且我华夏传说中的始祖便是女娲娘娘,再有商王武丁之妻妇好,更是有彪炳史册的大功绩……”
“不错,女子参加科举本就理所应当,何须尔等这帮庸臣阻拦?”
很快,朝堂之上已经泾渭分明的形成两个派系。
一个是反对两道圣旨,出列逼李昊撤旨的反对派,占了绝大多数。
一个是李昊的铁杆粉丝,都是自己人,舔狗派,自然不会反对。
如和珅、严嵩,以及刚刚升上来的王启年。
所有人都神情严肃的望着龙椅上的李昊,等待着他即将来临的雷霆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