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发财了

天良缘 唯一 1451 字 4个月前

眼下最主要的,还是先开荒,不然都上来采矿了,谁去种田?

现在有曲辕犁,已经是方便了很多。

但是显然还不够。

许昭昭觉得眼下这农事,还得想法子再改革改革,若不然,投入进去的人手太多了。

不过,许昭昭倒是想到一件事。

她上辈子便曾听人提过,古代的君王虽然是盼着国富民安,但并不是真地愿意自己治下的百姓能多富有。

吃饱饭,穿衣暖,就可以了。

若是都特别有钱了,兴许就会生事,这于上位者的统治不利。

所以,时常会有人提议在百姓日子好过时,加个税或者是增个赋的。

更甚至于,后来还有人传清朝“三十三两白银”驭民术,简而言之,即通过控制民众手中的白银数量,以三十三两为限,来操纵和制约民众经济行为的一种策略。

清朝百姓年均收入约三十三两白银,而支出平均三十六两,差距约总收入的百分之十,即三两。百姓虽努力却难以填补,只能终日奔波劳作,无暇思考,更无力反抗清政府。

这种说辞,上辈子许昭昭听过很多次。

但是都经不起推敲。

虽说这种说辞有可能是夸大了,甚至有可能是假的。

但总而言之,说出了上位者的心思,那就是不能让老百姓们吃太饱,人太闲了。

人闲,则容易出事。

所以,统治者,可以看到国富兵强,却不愿意看到老百姓们日子过得太富裕。

许昭昭现在不确定永安帝是否也是一位这样的帝王,所以,有些事,还是不能急的。

既然是朝廷重视农商,那就还是先从农事做起。

只要能开荒成功,那么,粮食增产了,老百姓的日子好过,这粮税自然也就能收得丰厚了。

粮食增产之法,这可难不倒许昭昭。

虽然不能急着有其它表现,但是可以先让农户们试着堆肥、再试试因地制宜等等,总会有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