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 “没良心炮”轰死威灵顿,联军粮弹断绝

脚下是松散的黑土层,又位于入海口。

地下水位太高了!

这是个很大的麻烦,没办法,只能靠人力以木桶不停的舀水泼出去。

……

好处是土质松软,挖掘速度飞快。

吴军战舰卸下了10门舰载炮,提供火力支援,瞄准堡门,确保敌军没法突然袭击。

奥斯曼人挖掘三条壕沟,三道一起作业,一起逼近赫尔松。

壕沟也不是笔直的,而是左右弯曲的。

目的是防炮。

不至于出现一颗炮弹打穿整个壕沟的情况。

……

威灵顿准将看着外面泥水翻飞,心里很不是滋味。

好在棱堡坚固,即使这帮人一冒头就能把梯子搭上棱堡,也不至于失陷。

掷弹兵已经就位,随时准备痛击这些奥斯曼人,敢搭梯子就炸,炸的这帮人狼奔豕突。

出于谨慎,

他还在城墙内布置了曲射臼炮,二线预备队,以及一支擅长刺刀格斗的罗刹步兵连蹲守在堡门后随时出击。

望着越来越近的壕沟,威灵顿想破头也想不出奥斯曼人准备怎么破城?

远处,海边。

吴军战舰来回逡巡,不敢驶入入海口。

因为己方的石壁炮台瞄准了水面,来一艘就能击沉一艘,入海口的这段河道并不宽阔。

……

下午。

所有人都紧张起来。

奥斯曼人的壕沟挖到了距离堡墙仅40米处。再近,己方掷弹兵就能把炸弹甩进去了。

壕沟尽头,不断泼水。

地下水位太高了,所有人都很无语,吴军观察员只恨没带个蒸汽抽水机过来。

奥斯曼士兵不断轮换泼水,个个累的筋疲力尽,一切为了胜利。

苏丹许诺:

只要配合友军拿下赫尔松,所有人都将获得不少于20两黄金的赏赐,升一级,赐宅子美女。

赏格听起来很高。

但考虑到赫尔松是关系到奥斯曼能否复国的关键战役,这点赏赐也就没什么了。

……

壕沟里。

吴军炮手扛着铁桶来了。

奥斯曼人纷纷让路,不知这是什么新式武器。

其形状酷似木桶,却是铁制的。

上下一般粗!

炮兵军官厉声喝道:

“在预设炮位的两端各垒起一道挡水墙。要厚,高度过膝。”

“从现在开始,所有人一刻不停的往外舀水,快速清掉中间这段的积水。”

……

铁桶被安置在泥水里,将近三分之一埋入泥里,角度微微倾斜。

“让开让开。”

几名炮手背负药包,顺着壕沟左右弯绕抵达铁桶。

所有人这才恍然大悟,这是炮?这是一门口径能塞进一个壮汉的大炮?

太离谱了吧?

一个装黑火药发射药包,厚实的间隔木板,一个看着起码有四五十斤重的炸药包。

炸药包的引线很长很长。

发射药包的引线却很短。

俩名炮手一起点燃,然后,狼狈的往后飞速奔跑。

炮位设置的很科学。

向后2米就是一个弯,可以避开直接冲击波。

壕沟起闷雷

瞬间,泥水飞溅,士兵摔倒,所有人耳鸣不止。

……

50斤重的苦味酸炸药包被抛入堡垒。

2秒钟后

平地起惊雷,威力大的离谱。

其中有一个炸药包没有落地就在空中炸了,垂直落点地面圆心10丈以内,所有人员全部死亡。

威灵顿摔到了堡墙下边,耳鸣,严重眩晕,口吐鲜血,怎么都爬不起来。

相比于摔伤,最致命的伤害是他的内脏被气浪震碎,寿命无多

头顶再次响起惊雷。

坚固的堡墙呼啦啦垮塌了一段。

……

李郁复刻了没良心炮!

没有人可以承受这样猛烈的爆炸,哪怕蹲在坚固的石壁工事内也摆脱不了死亡的收割。

声如炸雷,气浪如刀。

赫尔松棱堡挨了13个炸药包,全军士气就崩溃了。

士兵们或投降或逃跑。

连带着附近的岸炮台也一起崩溃了,炮兵们在逃跑之前点燃了火药,算是对沙皇尽忠了。

……

在岸炮台接二连三的剧烈爆炸声中,赫尔松宣告失陷。

海面,吴军战舰溯流而上。

数百万人参与的第聂伯河大会战至此掀开了新的篇章,吴军一把扼住了联军的咽喉,把联军怼到了墙角。

次日下午,

前来增援的4个步兵师无法过河,吴军战舰炮击封锁河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