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没谁反驳了。李龙说的,那保准没错——村里可能有些人还不相信,或者对李龙没这么强的信心。
但眼下大厢里这些人,是紧跟着李龙同时享受到最大福利的人。
他们相信。
二三十年,开汽车……虽然时间久了一些,但想想能开上汽车,再久点儿也值啊。
汽车开到李家,李建国、梁众成等人已经把鱼装进袋子放在院子里靠墙摆着了。
汽车一进院子,陶大强他们有人跳下来,有人在上面接鱼,很快,一吨鱼二十多袋子摆放在了车厢里。
李龙专门拿了一个装好的半袋子鱼交给宋明:
“这个是给你的,放车厢里,到时别往下提。”
时间还早,距离吃中午饭还有两三个小时,李龙便也没留他,头前开着吉普车往石城而去。
陶大强他们在李龙离开后,又去到李建国的屋子里聊了一会儿天,也算暖和一下。他们商量的主要话题,依然是明年要种的东西。
聊着聊着就提到了李龙请教授过来指导种地,到时看着是不是请教一下教授,到时怎么种比较好。
西屋里,李建国和谢运东他们在聊着,梁月梅笑着给端了一盘炒的葵花籽出来放着让他们磕着吃。
聊天的没怎么注意,梁月梅发现队里比较富一点儿的几家,都在这里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围绕在李龙身边的这些人,一个个都富起来了,而且一个个也自信了不少。而且这些人还喜欢到这里一起聊着来年的计划。
再过几年,这个小团体能走到哪一步呢?
她也不知道,但相信会越来越好的。
李龙到了糖厂,照例把鱼称了,一千零二十五公斤。
按一公斤一块五来算,一共一千五百三十七块五毛钱。
胡科长看着这一条条鱼,特别有些袋子里那漂亮的大鲤鱼,心情是很好的。
这时候国营水库是有养殖鱼的,但那些养殖鱼大都供应到各机关,还有一些是作为储备用的。糖厂虽然也算大厂,想要弄一些这样的鱼还真不容易。
先前的那些羊肉,胡科长在带着领导参观之后,着实被领导好好的在周一大会上表扬了一下,这次有鱼,虽然不可能再被表扬,但至少能添上一笔。
这鱼的味道,比那大水库里的要好不少了。
结了账,李龙把专门给胡科长留的一袋鱼拿出来给他,胡科长笑哈哈的接受了,不过把这袋鱼也放进了那一堆鱼里。
李龙也没管那么多,心意到了就行,告辞离开后,开着吉普车去了姐姐李霞家里。
正值中午,李龙到的时候,陈兴邦也才进家门。他在市场摆摊卖肉,中午有人换他,毕竟不可能一直在那里摆着,既然已经是食品厂的人了,那食品厂也要考虑他的休息问题。
吉普车进院,陈兴邦和红琴两个一起过来迎着李龙。
李龙下车,和陈兴邦问候了一下,又摸出两个髀石来递给红琴,把红琴开心的不行。这玩意儿在北疆孩子群里算比较普及的好东西,简直能和一般等价物相当的。
“咋拿来这么些肉?”陈兴邦看李龙打开后备箱搬肉,说道,“家里都有啊。”
“那可不一样,这是鹿肉、这是牛肉,这是一条羊腿……”李龙一一指着,“还有鱼。你这不能有这么全吧?”
“那是。”陈兴邦笑着说道,“还真没这么全,我这里就猪肉和羊肉,牛肉都没吃几回。”
哪怕是食品厂里,牛肉也是稀罕物。机关送一部分,储备一部分,还要拿来做罐头,普通老百姓想要吃就难。
李龙能弄来牛肉,还有鹿肉,这就真不错。
对了,还有鱼。陈兴邦在老家大河里也是经常逮鱼的,来这里天天卖肉,家里吃鱼的都少了。
李霞刚才在厨房里忙活着,这时候才抽出空出来和李龙打个招呼。
“姐,糖渣还够吧?”李龙一边放肉一边问道。
“够,够了。再过两天这两头猪就宰了,剩下的糖渣不少,我放屋子里,明年养的时候再用。”李霞笑着说,“到时你拿一块肉回去吃。”
“那不用,家里都有。”李龙拒绝。
“那不一样。”李霞这方面比较固执。这两年受弟弟的好处不少,这自己养的猪,咋说也得割一些给老爹老娘,给兄弟们吃一些。
这事她都不用和陈兴邦商量,必须的。
陈兴邦听着愣了一下,倒也没有反驳。他还是有点大男子主义的——或者说,这时候的许多男人,特别是从口里过来的,多多少少都带着点这样的思想。
李霞原本是觉得这样正常。但在北疆这里呆一段时间后,觉得似乎这样也不对。有些事情,她就得做主,不能老让陈兴邦去决定——就比如这给大哥二哥和李龙送猪肉。如果她不提,陈兴邦大概率是不会主动说的。
在陈兴邦眼里,李龙他们的日子过得比自己好,那就没必要送了。
李霞觉得这样不行。猪是自己的喂的,二哥就不说了,大哥小弟时不时的送东西过来,自家是没钱吗?有啊。这是家里人的心意,也是她的底气。
所以这事,她就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