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章 看,太阳要下山了。

坚持?用什么坚持?用士兵们磨平的靴底,还是用不断从国家肌体上割下来的“抵押品”?

他没敢问,只是轻轻带上了门。

办公室里只剩下首相一人,他缓缓瘫坐在沙发上,目光落在那份苏格兰电力的股权文件上,文件顶端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字样,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讽刺。

……

当伦敦金融城的交易员们在屏幕上敲下最后一笔买单时,“银翼资本”的曼努埃尔加西亚的私人账户里,又多了三个英国资产的控制权编码。

这一次,他们盯上的是英格兰西北部的电网枢纽!

那些矗立在荒原上的高压电塔,曾为曼彻斯特的纺织厂和利物浦的造船厂输送能量,如今却成了银翼资本财报上“收益率18%”的标的。

“唐宁街还在争论是否要出台外资收购审查法案时,我们已经拿到了柴郡变电站的25%股权。”

加西亚对着电话那头的直接“领导”汇报,他身后的电子屏正滚动播放着英国国债的实时收益率曲线,那道陡峭的上扬弧线,像一把正在割裂英国经济的刀。

资本的嗅觉永远比政客的决策更快。

当首相在内阁会议上拍着桌子要求“守住国家资产底线”时,卡塔尔财团已经通过三家离岸公司,悄悄买下了南安普顿港的集装箱码头运营权,华尔街的对冲基金则用“债务重组”的名义,接管了威尔士山谷里四座百年煤矿的开采许可,那些曾支撑起工业革命的黑煤,如今成了对冲基金抵押给卢森堡银行的筹码。

更致命的渗透发生在看不见的领域。

一家注册在新加坡的通讯公司,以“技术升级”为幌子,收购了英国三条连接欧洲大陆的海底电缆股权,军情六处的技术专家在秘密报告里警告:“这意味着伦敦金融城70%的跨境数据传输,将经过对方的服务器节点。”

但这份报告被压在了首相办公桌的最底层,因为财政部需要这家公司承诺的“创造1500个就业岗位”来粉饰季度数据。

英国的虚弱,从来不是GDP数字的骤降,而是当危机来临时,才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对经济命脉的掌控力。

财政大臣在预算案听证会上,对着议员们颤声念出一组数据:“过去一年,外资在英投资总额达37亿英镑,其中83%集中在能源、交通、通讯领域……我们的外汇储备,已经不足以回购其中任何一项核心资产。”

话音未落,旁听席上的记者们已经开始翻阅记录,英镑对美元汇率又跌了0.5个点,这是本周的第五次下跌。

投资?

他妈的那是收购吧!

这种虚弱,甚至体现在最基础的民生领域。

首相在深夜的唐宁街办公室里。

“他们甚至懒得掩饰了。”

外交大臣在私下里对首相说,他刚从布鲁塞尔回来,欧盟委员会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延缓能源市场开放”请求,而那位态度傲慢的欧盟贸易委员,其私人投资账户里,恰好持有银翼资本的10万股优先股。

资本的洪流从不讲情面,当贝尔法斯特的硝烟还未散尽,国际评级机构突然宣布将英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下调至AA,理由是“国内动荡引发的偿债能力不确定性”。

这一下调,意味着英国政府发行国债的利息成本瞬间上涨,每借10亿英镑,每年就要多付2000万利息。

更讽刺的是,那些抢购英国国债的主力,正是加西亚这样的资本猎手。

“用他们自己的国债,来支付收购他们资产的资金。”

听!

日不落…

好像要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