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北扫视周围,眼神不经意间飘向隔壁办公室。
邹德宇用英语跟人聊天。
气氛似乎不太好。
对面是两位衣着考究的中年男士。
有一个外国人。
这种成都的英文交流,王小北听不明白。
只好静静地等待。
约摸20分钟后,邹德宇送走客人,揉了揉眉心,朝这边走来。
进入房间,邹德宇赔笑道:“真不好意思,王先生,让你等这么久。”
王小北摆摆手,“没关系,今天很忙吗?”
“是,我正想找你聊聊呢。杰夫不同意我们另立品牌,坚持扩大产能,继续原有的产品线。”
邹德宇边说边从酒柜中取出红酒。
开了后,拿着两只高脚杯来到桌前。
“喝点吗?”
王小北颔了颔首。
“行。杰夫那边咋说的?还有,我叫你调查的事儿,有结果了吗?”
这个杰夫,王小北自然认识。
邹德宇的同学,瑞士持有股份的那位。
王小北半途加入,100万拿了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电子表价格亲民,销路不错。
不到一年成本悉数收回,还额外赚了100多万。
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相当不易。
要知道,一般企业回本周期很长。
当然,手表的大宗利润还得归功于杰夫找到的经销商,推广他们的产品。
他对这家公司其实不算太看好,入局也只是偶然。
后来他曾写信建议,建立自有品牌。
毕竟高利润在于品牌。
现在开始,还不算迟。
连卡西欧这样的大众品牌,在国内还没真正崛起。
虽然比不了百达翡丽这些老牌子,但前景依然光明。
企业做大了,涉足多领域是必然。
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这也是他的长远打算。
偏偏杰夫坚决反对,这事只好暂时放下。
邹德宇给王小北斟上一杯,轻轻摇晃杯子,小抿一口后道。
“查了,还真有点问题。我托国外的朋友查过,在瑞士,伦敦,老美,都没看到我们的手表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