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雪什么时候才肯真正停歇?”
领头的苦力目光深邃,望向棚外纷飞的雪花。
这群苦力都是大胜关邻近村落的乡亲。
大胜关历史悠久,宋代起便作为军事要塞存在,元代更成为重要的水运枢纽。
到了朱元璋时期,因在这里大胜陈友谅而得名大胜港,从此成为应天府水上防线的重镇及物流中心。
物流繁忙之地,自然吸引人口聚集。
大胜关周边的村民,平日务农之余,常来此做些苦力活,贴补家用。
往年冬日,尽管因节日需求大胜关会迎来不少货船,但量并不太大。
而近来十多天,却是船只络绎不绝,粮草物资昼夜不停地送往上游,情形异常。
一汉子叹了口气:“这雪啊,十天里头就停了三天,昨天歇了半天,夜里又洋洋洒洒地下开了。”
又有一人轻声叹息:“朝廷在咱大胜关如此急切地调拨粮草,上游的州县恐怕也是遭了灾。”
“邹哥,我家里有人是京军,他说连京军都调用了,这灾情恐怕不小。咱现在能做的就是多挣几个钱过日子,可这灾要是持续,咱们以后的日子咋办呢?”
说话的方脸汉子,望着工头邹源,脸上尽是担忧。
邹源站起身,抄起铁铲,往炉子里添了些劣质煤块。
火光一瞬黯淡,随即又因煤块中的火花而重燃生机。
他走到草棚门口,往外看了一眼仍在搬运粮草的其他村民,转身面对自己村的苦力。
他倚着门框,压低了嗓音:“昨儿个,我家那位败家娘们,花了30文跑去庙里祈福。大和尚私下告诉她,这雪,短时间不会停的。”
“啥?”
“雪还不停?”
“那得下到猴年马月啊……”
一霎时,窝棚里的工友们面面相觑。
虽说他们在大胜关谋得一份差事,挣几个辛苦钱,但家里的几亩薄田才是命根子。
假使这雪连绵不断,等熬过了冬,春来时,准得闹水灾。
方脸汉子猛地站起:“邹哥,嫂子去的哪家庙?”
邹源回道:“岩阴山上的那个。”
方脸汉子顿时面色苍白:“那庙可灵验了,老和尚说雪不停,恐怕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