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末之时,西方“红夷大炮”之威,已经超过了华夏的火炮。
反观大明呢?在这百年的时光里,放眼天下无敌手,自然没有加速火炮研发的动力。直到女真崛起,有了值得重视的敌人,才开始向西方引进“红夷大炮”。
事实证明,战争的确是科技的极大催化剂。
不管怎么说吧,现在帖木儿手中的火炮,还不如朱元璋和陈友谅决战鄱阳湖时的火炮呢。
无论威力还是射程,都极其可怜。
准头更是可怜!
要想在遥远的距离上,准确击中一丈三尺宽的浮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用来直接对付宋晟的凉州卫,都起不到多好的效果。
效果不好,那就不用!
事实上,火炮一直不知帖木儿帝国的主力兵器。比如,在历史记载中,帖木儿进攻天竺的德里之战时,就动用了不少火炮。但是,这些火炮两个月都没有攻克德里。为了对付天竺的象军,帖木儿甚至用的是在骆驼背上烧草的招数——火炮好用的话,帖木儿哪用的着烧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