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厂的小伙子不愁娶,农机厂的小姑娘不愁嫁……”

高维邦说着,眼中满是追忆的神色,其实他说的呢,代表的是一个时代。

“农机厂最巅峰的时候,工人有一千多,具体的数字我不知道,但是到了一千五六是没有问题的,那会市里的领导来夏县了,肯定是要去农机厂的。

甚至省里有领导来,农机厂也是一个必考察的项目,还有各种来学习的……”

“但是这个进入到九十年后期,农机厂就有些不能适应日益强烈的市场竞争了,开始慢慢的走下坡路了,最开始的时候,厂子还是有自我改革的能力的,开始寻求多元化发展,开超市,把农机厂的招待所划分出来对外营业,还有澡堂子也承包出来了。

但是各种措施呢,都不怎么见效,等到再后来的时候没办法了,就开始想着让人员下岗,这减轻包袱嘛,而且也是大势所趋,这国企改制,是避免不了的。

可是人员下岗进行的非常不顺利,后来还闹出来人命了,这就下岗也不行了,有些有关系的人呢调走了,还有些呢,自己下海经商做生意了。

现在呢,应该有一千两百人左右,县里实在是没有办法解决了,各种方式是尝试过的,最开始的时候,想着帮农机厂协助贷款,想要盘活农机厂。

结果这个钱是给了,但是农机厂盘活不了,还欠下了银行的贷款,后来呢,又想着不行就学习其他地方的,这个直接甩包袱,把这个厂子给个人承包出去。

但是这个承包呢,也不是那么简单的,找了一些企业呢,都不太敢接手的,这个不接手的原因呢,也非常的简单,就是这一千两百多工人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这人家企业接手农机厂呢没有问题,但是这些工人呢,让县里自己解决,这县里之所以想要把农机厂给弄出去,就是为了解决工人的问题。

不然的话,这农机厂没有了,一千多工人还在,谁都不敢承担这个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