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一念天地宽(二)

剑念平安 冬瓜汤咯 1753 字 10个月前

陈平安以为自己听错了,忙询问道,“老先生,你是不是说错了,你说不要想着讲道理?”

“你没听错,平安呐,你从小就是底层摸爬滚打过来的,其实我也是。”老秀才说着,喝了一杯酒,“事事总想着讲道理,就会逐渐循规蹈矩,照本宣科,这是最不可取的。凡事要讲究变通,这对别人来说或许难理解,但你一定有所感受,毕竟这世间遇到的所有事情,难不成都能有情理可讲吗?”老秀才伸出手指,一根手指从桌子一端延伸向另一端,陈平安的目光随着老人的手指而动。“你未来要走的路很长,会遇到许多人,也会失去很多人,但注定这条道路要你自己行走。十年,百年,甚至是千年,一路走来,有些人死脑筋,硬着头皮走下去了,然后呢,要么就是过刚易折,要么就是刻板迂腐。要学会变通,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合的事情,未来大道独行,转头回望时,不至于发现背后是些无尽的沧桑与悲凉。”

这般言语,陈平安却不觉晦涩难懂,许是说至兴头处,手中酒杯不停,推杯换盏,反倒是几碟下酒小菜,没有动上多少。

半斤酒下肚,不胜酒力的陈平安早已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陈吉祥比少年郎还要不如,被崔东山猛灌两杯后,就已经不省人事。老秀才与崔东山也是难得喝的尽兴,都放松了自身术法对酒精的侵袭,算是喝了个酩酊。

醉意来袭,老秀才说话也是结巴了起来,“你小子......你小子过得倒是悠闲得紧。”

崔东山才不愿意接老秀才这番话题,酒桌之上不分大小,喝至兴头更易称兄道弟。眉心有痣的俊美少年摇晃了一下手中酒壶,发现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也就不再客气地拿出一坛仙家酒酿,就这么给自己倒上一杯。

这坛酒是他路过某座福地时,顺手拿来的。这上好的佳酿就这么倾注于某座泉眼之下,而周边也是无一人看守,就仅仅是一条中五境,能够口吐人言,御风而动的大犬在旁看守。那对于崔东山来说不就相当于白送一样,再加上也没个明文规定说旁人不得擅自取泉眼之下的酒水,法无禁止即可为嘛,对崔东山来说,没把那整座泉眼搬空已经是很给那些人面子了。

老秀才见没人搭话,转头看了看趴在桌上微微打鼾的陈平安,用手轻轻拍着他的后背,转而盯着崔东山说道:“你可知道......嗝”老秀才不合时宜地打了个长长的酒嗝。

崔东山早已习惯,他衣袖轻挥,寒风渐起,丝毫不影响自己继续喝酒。

老秀才用另一只手抹了抹下巴,花白的胡须上还沾满着几滴晶莹的酒珠。老秀才转而用心声言语,“你知不知道,我这次来原本是打算收陈平安当关门弟子的。”

这些事情崔东山当然知晓,当时齐静春替陈平安出面,在槐黄县城的大槐树之下为少年郎讨得一枚槐叶时,崔东山便已清楚齐静春为陈平安赢得了一份瓜分小镇气运的莫大机缘。

齐静春是看中了陈平安自小对善恶的判断,以及他心中那份有意行善抑恶的处世念头。齐静春更加地肯定陈平安那份能够保持多年而不磨灭的赤子之心。小镇千万年岁月以来,天才辈出,证得大道者跻身上五境者绝不在少数,陈平安位于此间天赋可谓倒数,但其内心的品质是更为齐静春看中的,再加上其能够被剑灵认主也佐证了这一观点。

崔东山对这些了如指掌,对于齐静春的最后安排,老秀才此番话语自然也是并不意外。

老秀才见崔东山还是这副不咸不淡的模样,表情从一本正经转而坏笑道:“陈平安做了我的关门弟子,入了我文圣一脉,而你则要拜他为先生,成为他的首席弟子。”

此话一出,崔东山一口酒卡在嗓子中,急得连连咳嗽。他也不去计较酒水的珍贵程度,将酒水全部喷出窗外,顿时化为一团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