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师姐被这么一闹,倒也被自家师妹给逗乐了,她伸手拍掉箐儿作怪的玉手,故意呵斥道,“别闹了,注意看台上。”
酒楼包间里的轻松氛围倒是与这擂台之上紧张打斗形成了鲜明对比。
擂台之上,一壮汉正挥舞着两柄浑天锤与一名剑客对峙着。那壮汉穿着单衣,两柄浑天锤在他手上舞得虎虎生风,而站在他对面的剑客倒是裹得严实。要知道现在可已经是寒冬腊月时分,虽说鹤上城不算在宝瓶洲的偏北地区,但这份天赐的寒意可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抵御的,这也足以说明了那壮汉的练武有成。
剑客故作潇洒,却一直在壮汉的进攻中持续落于下风。那壮汉身高九尺,惊人的臂长加上手中的浑天锤,让手持一柄剑的剑客难以招架。壮汉步步紧逼,剑客节节败退,没有几步的距离,剑客便已被逼至擂台边缘,擂台下方聚集的观众赶忙散开一个口子,免得那剑客被壮汉打落误伤到了自己。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今的陈平安也称得上是小半个武道内行之人。那壮汉武夫每一锤抡下,便会往前强压一步,而这一步子的距离把控得十分精准,多一分会拉近两人距离,使得剑客有出剑反制的可能,而少一分也会被剑客寻得破绽侧身闪躲。就是这每一步的精准把控,加上一锤接着一锤地抡下,逼得剑客只能被迫防守。而这壮汉也非常擅于运用自己的优势,势大力沉的挥击会使身体重心发生偏移,壮汉却能够抓住这偏移的瞬间,借力发力,使得下一锤也顺势落下。一锤一锤没有间隙,壮汉身体随着浑天锤的落下而发生变化,他不是直直地逼迫着剑客倒退,而是左突右夺,一个人便将剑客团团包围。步伐虽怪,但也造就了剑客当下被压制得根本难以还手的局面。
在陈平安看来,那剑客落败是迟早的事情,除非他有隐藏手段能够破解当下局面。而陈吉祥看得异常痴迷,他跟随着人群连连喝彩,同时也在为剑客加油以期待更加精彩的场面,那小小身体因为兴奋所发出的声音,让近在咫尺的陈平安都有些遭不住。
剑客也清楚这是自己最后一搏的机会,只见他身体一斜,故意露出破绽给对方。随后便是用长剑驻地,将自己高高弹起,企图越过壮汉头顶并用力一记膝撞,将那壮汉顶出场外,从而获得自己这场擂台赛的胜利。但是他的方法并未奏效,在剑客一记膝撞顶在壮汉肩胛骨处时,壮汉果断扔出右手的浑天锤,借势稳住身形之后单膝一跪,右手一把抓住剑客大腿处。被抓住的剑客在半空中失去了平衡,他难以掌控自己的身体,狠狠地摔在擂台上,还没有完。只见壮汉左手拎着浑天锤向他扫来,直击要害处,剑客格挡不及,只好翻身摔下擂台主动认输。
结果一如陈平安所料,只是剑客的最后尝试倒也有趣,少年郎暗自点头。而人群则是爆发激烈的喝彩声,大家伙都在为壮汉奉献了这场酣畅淋漓地较量鼓掌助威,看样子参加祁府家宴的名额对他来说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第九场,胜者是唐铁牛。”广场后方的选手登记处,祁府的二管家大声地宣布了本场的胜利者。唐铁牛,真是人如其名,强壮如蛮牛,攻势走的也是粗犷的路线,陈平安在心中暗暗记下了此人的名字。
唐铁牛捡起之前甩落的那柄浑天锤,两只浑天锤握在手中,来了一记花哨的舞动后,他举起双锤沿着擂台边行走,向着台下的观众展现他那壮硕的肌肉。看起来台下观众很吃这一套,热情之火越烧越旺,纷纷议论着谁能上去将唐铁牛挑落马下。
就在台下观众为唐铁牛欢呼之时,有一书生从登记处沿着台阶拾级而上。众人见状,原先嘈杂的欢呼声不由自主地暂停下来,都议论着这书生是哪里来的名不见经传的高手,唐铁牛也是饶有兴致地等待着那书生走到自己跟前。从昨日比武大会开始,还没有一位登台者像这名书生一般,如此规矩地走上台来,高度一丈有余的擂台,所有的登台者都是一跃而上,或潇洒,或霸道,展现着自己的不俗功力。比武大会就是这样,需要展现出足够的气势来镇场,不然的话,除非心志异常坚定之辈,否则的话就会被全场的嘘声给散去了自身所凝聚的气场。
然而人群之中则是有人认出了这名穷酸相的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