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上门

这个意思就是以后学堂的束脩费用陆家全担下了,但是这个名得改一改,改成陆家的族学。留南村的周村长也想了许久才答应了下来的。学堂一建好之后,村长心底里那点子疙瘩也消了。如今学堂的那个条件,跟原来比起来那就是天差地别,比起造福村人来说名字叫啥都是其次了。

再说这学堂挂上了陆家的名头,以后陆清婉能不管它吗?若是以后村子里出了秀才,出了乡去考科举的路费啥的,陆家指不定还得补贴上一些。

村长还庆幸多亏了那时听了老娘的话,应了下来。不然村里的学堂哪里有这样的风光。

学堂建成之后,他脸上也多了不少的笑容,当初他拉了把那个陆家的闺女,真是没帮错人。就冲着这些新建好的学堂,他这个当村长面上就有光。

这么大的学堂,不仅他们村的孩子可以上,附近几个村子的也可以过来。还不用交昂贵的束脩。这样的好事一提起来,谁不得问问留南村的村长是谁。他在几个村长之中也倍儿有面子,走起路来也脚下生风。隔壁的刘村,也有不少的人去留南村打听情况的。刘氏的小姑子嫁去了留南村,加上侄儿还是个举人。不少人便去问刘氏:“留南村听说真不要束脩,能给那儿的村子递个话,送俺们的几个娃子去念书不?”

刘氏当然也听说了,不仅如此,她还知道建了学堂的就是那个卖果子的陆氏女,她还给村里的老人包了将近十两银子的红包!

这些白花花的银子,真是让人眼红不已。几百两银子哗哗就花出去了,连眉头都不带一个皱。想起丈夫累死累活,被人暗地里连带着祖宗十八代都骂了进去,到家家户户去征壮丁搜刮来的“免征费”,还不够人指缝里漏下的多。

眼见着儿子也要讨媳妇了,刘氏也开始急起来了。她心里门清得很,徐刘氏手里已经拿到了这个月的五十两银子了。过了几日,她便带着自家闺女刘惜君去了徐家串门,去的时候还割了一块肉,两斤鸡蛋。刘氏拍了拍自家闺女的手,同她说:“你去看看你表哥吧……”

她同徐刘氏说:“大郎还没醒来?”

徐刘氏没搭理她,明摆着的事。她的视线,淡淡地从桌上的鸡蛋、肉上边移开。心底里对这个大嫂一毛不拔的性子还是清楚得很的,这样不年不节的还带着肉上门,这显然有事。

刘氏说:“大郎这孩子也是怪可怜的,夏天根儿还要忙着种棉花,种豆子,又是耕地又是除草的,可不得累坏人?二郎身子又不好了吧……”

刘氏没顾着小姑子沉下来的脸,继续自说自话:“不若便让大丫来照顾照顾大郎吧,反正他们也是一块长大的,这亲戚的情分深着呢。”

她没说表兄表妹的情分,而是点了亲戚这两个字。

刘氏顿了顿继续说:“你看到外边去请个人来伺候大郎,指不定还得花不少的银子。让自家人来干这活,可不是知根知底么……虽然把屎把尿的活腌臜了些,一两银子也勉勉强强看着亲戚的份上够了。”

徐刘氏皮笑肉不笑地直直地戳破了刘氏的话:“当下人倒是委屈了大丫,不如来给大郎冲冲喜吧……我和根儿前段时间就商量着了。当初二郎身子骨也是冲喜冲来的,看着大丫这身段,指不定比二郎媳妇早点抱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