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有没有杨广的才能,还未可知,杨广的毛病,他是一样不少!
大昭的命运会走向何方?
郑增华不敢细想。
刚过完年,褚中轩又加封齐剑隆为太子太傅,恩宠备至,还纳了齐剑隆的妹妹进宫,封为贤妃。
郑增华沉思半晚,次日下朝后,单独求见新帝。
开门见山地道,“敢问圣上,是否要出兵朔北,问罪镇北王府?”
褚中轩面色凛然,“没错!邵沉锋谋害公主,又辱朕至此,若不问罪,朕有何面目立于人世!”
郑增华:“世人许会诽谤圣上,说您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褚中轩声音豁达,“随他们说去,朕不怕。”
心里想的是,谁敢乱说,朕砍他头。
砍一个不怕,就砍十个,十个不怕,就砍百个,总有怕的时候。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那是因为不够狠。
郑增华:“太祖的誓言呢?”
褚中轩笑道,“邵家先负褚家,朕算不得违誓!老大人忘了么?顺安公主死在邵家!”
郑增华慢慢道,“万一,顺安公主没死呢?”
褚中轩也想过这种可能性,轻轻松松地道,“朕连下九道诏书,邵家也不奉诏,形同谋反!”
齐剑隆劝他,诏书万不能发到十二,他也明白。
因而第九道诏书,便是最后一道。
也够了。
郑增华深吸口气,“圣上已拿定主意?”
褚中轩笑容微微,“老大人有异议?”
郑增华垂下头,苦涩地道,“并无!”
一句致仕就在嘴边,却不敢说出。
他敢肯定,他要是在此时提出致仕,新帝必然翻脸。
看来,想要安稳退下已成奢望。
褚中轩笑道,“那就好。粮饷一事,还要劳烦老大人。老大人去年为镇北王府筹集粮饷,极为尽职,这回为了朝廷,想必也不会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