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金平却有点赧然:“李总,我们搞了两年多,就搞出这么一款有不少缺点的芯片,其实有些辜负你的厚望了。”
布莱恩也道:“老板,我们已经竭尽全力,但是遇到了很多困难,不少的工艺和流程都需要重头开始,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我保证,我们下一款产品会更优秀。”
被李睿收购之后,展逊和锐迪科经过一段时间磨合正式合并,合并后的“展锐科技”一举成为铧国规模最大的芯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但事实上跟一直在芯片行业默默耕耘的花为比起来,展锐的优势在于中低端芯片,尤其是在4G即将铺满全国的2016年,出货量最大的依然是2G芯片,这个“最大”的水分有多少可想而知。
在李睿的撮合之下,展锐和布莱恩团队联手研发,通过和英特尔的紧密合作,对飞思卡尔技术的继承,以及从台积电等公司挖角来的众多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打造出了这款星瑞魔戒R1,无论性能上有什么不足,依然堪称一个壮举。
从无到有的第一步往往是最难的,有了第一步,李睿相信接下来星瑞的芯片项目会越走越顺。
“不要妄自菲薄。”李睿道,“大家还记得吗,两年前我们还什么都没有,只有厂房和一台孤零零的光刻机,有从五湖四海全世界各地聚集起来的人,还有一大堆研究资料,具体要做什么,该怎么做,从哪里起步,完全是两眼一抹黑。但两年后的今天,你们拿出了这个,你们已经成功了。我坚信,再给你们足够的时间和资金,你们能带来更多的惊喜!”
“我们只是觉得,花了这么多钱,只搞出这个来,有点……”布莱恩感慨的道,“也就是遇到你这样慷慨的老板,不然我们可能做到一半就被解雇了!”
制造芯片确实是一个费钱的项目,这是早在李睿做芯片之前就知道的,可他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临到一笔又一笔掏钱的时候,也是不免有些肉疼。
李睿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当年幻想不愿意做芯片,飞思卡尔和德州仪器为什么放弃了芯片业务,如今全世界为什么只有寥寥几家芯片厂商了,这一行,真他妈的不是人干的!
研发手机芯片,不但成本高,风险也很大,单次流片的成本都在百万镁元量级,如果失败,就意味着上百万镁元打水漂了,还要继续投入,继续尝试,直到成功为止。
最初姑苏团队经验不足,某次流片连续失败了六次,布莱恩和武金平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跑到海州去跟李睿负荆请罪。
李睿也心疼,但从来没有表现出来过,而是非常豪迈的告诉他们继续试,试到成功为止,给芯片的投入没有预算,没有上限!
好在第七次流片,终于成功了,姑苏团队就此攻克了一个关键难题,才有了后面的水到渠成。
从当年收购飞思卡尔,到买下光刻机,再到后来收购展逊和锐迪科,李睿投的钱早就无法计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