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各自禀报完毕,就进入了闲得发慌的御史没事找事的环节。

“皇上,如今连街头百姓都议论纷纷,可见刘大人此事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

“正是,嫡母仍在,岂有请封外室妇的道理,有悖嫡庶纲常。”

“此言差矣。”又有人站了出来,据理反驳,“刘大人生父嫡母对其并无养育之恩,若为名声,舍弃含辛茹苦养育他长大的生母,反奉承嫡母,才是不孝不悌,如此人品,更不适宜为官。”

“胡言乱语,父母父母,便是父在前,母在后,理应以父为尊,那外室妇在明知对方有妻的情况下,还愿委身,可见其贪财唯利的本性,如今女子,怎堪做诰命?”

“那依大人意思,被那外室妇亲手抚养的刘大人,岂不也品行欠佳?”

“我可不曾如此说。”那位大人瞪眼反驳。

“可你不就是这个意思,若如此说,这满堂文武有多少嫡出,又有多少是庶出,难不成因为是庶出,就低人一等?难道不该是才华决定出路?”

此时,文武百官已然自动分为了嫡庶两派争执不休,演变至如今,便是出身低贱却才华卓绝之人,究竟能不能报效朝廷,才华,和出身,于国于民,哪个更为重要?

“刘大人。”皇帝突然开口,“众卿为此争论不休,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被点名的刘大人是位二十七八的年轻男子,他出列,恭敬的跪在殿上,“回皇上,臣之才,是为报效家国,忠于皇上,父母虽重,君才是天,皇上说臣对,便是对,皇上定臣错,便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