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开始,中国即动员青年入伍,增编新部队,至1939年10月,陆军总人数已达到四百四十六万七千五百四十七人。
与此同时,日本方面鉴于中国战场的局势迅速恶化,于是也对陆俊进行了扩编。
1939年,日军分3期成立了11个步兵师团,14个负责治安任务的独立混成旅团,除第24师团调入关东军进驻于牡丹江以北的林口地区之外,其余的师团、独立混成旅团,全部调至中国关内战场。
日军为了适应将来对苏、对华作战的需要,统一在华的政策和战略指导;统一指挥在华的军队;支持即将成立的汪伪政权。并于1939年9月23日,大本营下令撤消了山田乙三中将的华中派遣军司令部,成立了在华的陆军最高指挥机关——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设于南京,任命畑俊六大将为总司令官、原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中将为总参谋长,改变了过去华北方面军、华中派遣军、驻广州的第21军皆由大本营直接指挥的体制。
至1939年底,日本陆军共有41个师团,其中在中国关内战场的为25个步兵师团又20个步兵旅团,总数约80万人。
可以说是为了打赢这场关乎国家命运的战争,中日双方都在咬牙坚持,唯恐落后半步。
在调整了指挥机构之后,双方想验证一下,新的指挥体系能不能更好的指挥前线的部队,因此双方高层都不约而同的将视线盯在塞北。
只是让日军方面没有预料到的是,国军方面刚刚在绥东发起反击之后,随即就又在绥西发起了反击。隶属于第八战区的4个师的兵力,外加马铮所部的暂编第21师,合计近六万大军在大量的民兵的配合下,对整个河套平原几乎所有的军事重镇同时发起反击。
而驻扎在绥西的日军原本还准备趁此机会将这些可恶的中国军队一网打尽,但很快就意识到事情大条了——没弹药了!
而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紧急命令也在这个时候到了,命令绥西的日伪军即刻起放弃五原以西的全部地盘,所有兵力全部撤到五原以及包头地区。
与此同时,大批的运输机飞往绥西,对日军各部队进行物资空投。
然而,由于航程实在是太远,每架运输机只能携带副油箱才能返回起飞机场,极大地限制了飞机装载物资的重量。
而相比于前线十多万大军的消耗,这点空投物资实在是杯水车薪啊!无奈之下,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只能命令绥西的部队放弃一些不重要的地盘。
更为重要的是,按照华北方面军司令部的命令,绥西的这几个师团的部队,除了第26师团以及骑兵集团残部要留守包头城之外,剩余的部队立即全部撤回归绥。
在归绥城得到物资补给之后,全速回援绥东地区,重新收复大同等地。
面对这样的命令,绥西的日军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照令执行。
于是乎,在日军高层的命令下,临河、陕坝镇以及海流图镇等地的日伪军纷纷主动撤离,一窝蜂的涌向五原。
而国军方面或是围堵或是追击,杀的不亦乐乎,猎人和猎物的身份顷刻间发生了逆转。
北平.华北方面军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