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乎,日军官兵将多余的被服、装备以及一部分火炮全部丢掉了,但为了不让这些东西落入中国军队手里,日军特意将一些重武器丢到了沿途的湖泊里。
但这又怎么能躲得过马铮所部的搜查,很快这些重武器就被打捞起来了。
10月29日,经过一天一夜的追击,马铮所部终于在长江渡口追上了日军第六师团。
但此时的第六师团主力已经登上了军舰,只剩下部分马匹汽车还没有装船,看到马铮所部追击而来,稻叶四郎只能命令部队放弃那些装备,然后后仓皇撤离。随着第六师团撤往田家镇要塞,北线最后一支日军撤离武汉外围。
在确定日军主力真的是撤走之后,国民政府致电第42集团军,命令马铮立即带着所有部队移防武汉,准备接受军委会的嘉奖。
接到军委会的命令后,马铮并没有立即动身,而是命人将这几日大战阵亡士兵的遗体集中起来安葬。
而后又让人将此次缴获的武器装备进行清点,并集中放置在黄陂附近的一个镇子里。
毕竟他们现在只有这么点人,但缴获的物资却超乎想象,根本无法全部携带,只能等回到武汉之后慢慢处理了。
做完这些之后,马铮才率领部队开往武汉!
而在开往武汉途中,马铮也没有闲着,一边命令各部队上报伤亡数据,一边命人清点战利品。待11月2日部队抵达戴家山渡口之时,所部的伤亡也统计出来了。
从叶集南下到现在,他们和日军又打了两仗,歼敌超过四千人,自身伤亡八百余人,战绩辉煌。
只是,眼下所部的兵力再次减少到了不到一万五千人了。
想想从太康整军到现在不过三个月的时间,第42集团军巅峰时期六万八千人,加上后期补充的一万余人,前前后后近8万大军,但现在只剩下一万五千人还能动,另外还有两万六千人的伤员,总兵力不过四万一千人。
也就是说,这几个月的时间,所部阵亡超过了四万人。
此外,那两万多伤员里面,至少有30%因伤致残,就算是痊愈之后也不可能返回战场了。
如此算下来,第42集团军的伤亡达到了惊人的80%,说是伤亡惨重都是轻的。
因此在看完参谋部的伤亡统计之后,马铮除了心痛之外,更多的还是骄傲。
这就是他马铮训练出来的部队,这就是他的兵,伤亡如此惨重却依旧战意十足,这才是真正的精锐。
要知道,一般来说,在古代冷兵器作战和医疗后勤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士兵的伤亡率超过百分之十作战体系就近乎崩溃,百分之三十基本就是极限了。
到了近现代,重火力武器成为主角,杀伤力和冷兵器不是一个档次的,士兵伤亡率也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