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等待作弊的兄弟

罪眼 佚名 3530 字 1个月前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要明年才考,前段时间偷空看了一点,原来如此简单的“美”,其实是很难定义的。它既不能定义为一种物质的固有属性,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眼中可能未必都是美的;也不能定义为一种愉悦的精神体验,就像皇碟也好,读品也罢,感觉还都不一定差呢!

美在本质属性上可能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它不仅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和契机所形成,而且在主客体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过程之中。

关于美的诠释,我想可以移花接木用来分析一个人的改造,所谓的犯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分量、出身、案情、家庭、背景、性格、体力、生活习惯,如此这般因素综合作用起来,结果就是你的改造状态,你在这个群体中地位的根基,说话有几斤几两。偶然因素也有,但能够改变根基的毕竟少。别人在工场间里洗衣服,你也跟着洗;别人的番号卡有两面,你也要搞;开只真空别人要让小劳动打点开水烫一烫,你也要弄。只要时间一长,而你还在跟风,那就没有不爆掉的道理。

很多事情,都是给撑船撑爆掉的。监狱这地方,想要人不知,实在难上难。高墙电网里面,没有隐私可言。你的一举一动,瞒不过周围雪亮的眼睛,也必定会从某些人的嘴巴里出来。这里面的事情,简直就是外面的精华版。有些事,别人能做你就不可以,你做马上就有人去打小报告到政府那里。有些事可以做但是不好说,做了就做了,别说犯人,大部分队长看到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你要敢讲出来,那就是自己拎不清!还有些事恰恰相反,对于不公,你可以在犯人堆里哇啦哇啦穷叫,要哪能哪能,但你不能真做,做了你就倒霉了,不做你可能就太平了,好处下次说不定还有你一份。

标杆中队

三中队今年的目标是监狱标杆中队,根据步指导的描述,已经多年没有获此殊荣了。

“今年一定要拿到!谁要是拿中队的集体荣誉开玩笑,那就是跟整个中队一年来辛辛苦苦的努力作对!”步指导这样讲了,大家也都在努力管住自己,不要做了这出头鸟哦~

国庆如期而至,放假七天,我却病了七天。盗汗,还是盗汗!感冒不见好转。午觉醒来,神智清醒,身子像被水洗过一样,衣服湿透,贴身内衣裹在身上翻个身,就像穿着衣服在水里挣扎,被子被浸的一块一块,散发着一种重新热过的发馊馒头味道。

犹豫,要不要把被子挂到窗台上晾晾,这么好的阳光。现在是国庆假期,非比寻常,但我总不能晚上盖着湿被子睡觉吧!监规纪律捆绑着我,让我寸步难行,莫名的恼火。

“我讲你不听,我也没办法!我只能这样讲,这样弄下去是要吃药的!”老狐狸跟肖克利讲话,我听的清晰。我坐在台子前,盯着自己挂在窗户上的被子,心在跳,脸在烧,手里的书本,一个字也没看进去。

所幸的是,两个多小时,黄袖章竟然没有过来。

开考

开考了,第一场是《外国文学史》。其实教材拿到之前,我曾不无担忧,因为所谓外国的文学,我一窍不通。《伊索寓言》,皮毛而已;《一千零一夜》,很久以前看过一点点;至于洒洒洋洋的《浮士德》与迷迷糊糊的《百年孤独》,根本就是云里雾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倒是读过,但我深知自己的灵魂压根就是一段恨不成钢的废铁,一根不可以雕凿的朽木,一块扶不上墙的烂泥,歪七八扭不成样子,活像一个宝。

外国文学翻译成中文,我觉得就像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几无味道而言。这点小小的灵感来自《语言学概论》的学习,面对大同小异的世界,各个民族就地取材发明了各自神圣的语言,没错,共同的东西就是这个自然世界,但是不同的东西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每个民族灵魂的深处。这个灵魂深处的东西,恰恰就是文学作为艺术一种的伟大魅力之所在。试想着把中国的骈文翻译成ENGLISH会是什么样子吧,大概也跟把胸有成竹翻译成肚子里面有根老竹子差不多吧!个中韵味,一如几十年过后的美女,人还是她,但是当年姣好的面容,迷人的身姿,白皙的皮肤,怕是只有依稀梦里寻了。所以外国文学,除了那些富有哲理和人生教导意义的之外,我是不大读的。

对考试,我充满信心。上下几千年,大小几十上百国,文学史者,不过是给了一扇窗,要讲神韵,风景都在远方。学习起来简单,不就死记硬背么?我真有些佩服自己的记忆力了,厚厚三本书,两千多页,翻起来就熟,拉起来就讲。

一辆大客车缓缓驶来,一帮子少教所的孩子穿着蓝色铁杠服走下了囚车。

“他们,好!减刑,假释,多,好!”裁剪组的香港人欧阳永成看到,连声感叹。

“你自己怎么样香港?”

“快死掉了!”

《外国文学史》,考试试卷一拿到手,我就有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