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高度依赖精密的电子设备,如果能够有效地干扰敌方的电子系统,等于切断了敌人的"神经",使其变成一个"瞎子"和"聋子"。
"这项技术……是怎么突破的?
陈大将好奇地问道,他知道电子战一直是各国军事技术竞争的焦点,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突破绝非易事。
方宇示意陈大将跟他走到一个角落,那里有一台特殊的显示设备。
他轻轻点击屏幕,调出了一个三维模型——正是那个挂载在J-20下方的电子干扰吊舱。
"这是'沉默者'的内部结构,"方宇的语气变得专业而热情,"它的核心是一个全新设计的相控阵系统,由数千个微型发射/接收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都能独立控制其发射的电磁波的相位和功率。
随着他的解释,屏幕上的三维模型开始逐层展开,显示出吊舱内部复杂精密的构造。
陈大将看到里面密集排列着各种电路板、天线阵列和冷却系统,精密程度远超他的想象。
"传统的电子干扰设备需要针对不同频率使用不同的天线和发射器,体积庞大,效率低下。”
“而'沉默者'采用了全新的宽带相控阵技术,一套系统就能覆盖从100MHz到40GHz的全频段。
方宇指着屏幕解释道,"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对整个电磁频谱的扫描和分析,自动识别敌方雷达和通讯系统的特征,然后实时生成最有效的干扰策略。
陈大将点点头,尽管他不是技术专家,但也能理解这种技术突破的意义。
"也就是说,它有某种'智能',能够自主决定如何进行干扰?
"正是如此,"方宇肯定道,"我们在系统中集成了一套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它能够学习和适应敌方的反干扰措施。”
“比如,如果敌人尝试改变频率或使用跳频技术,'沉默者'会立即识别这些变化并调整干扰策略。”
“这是一场电磁领域的'猫鼠游戏',而我们的系统永远领先一步。
方宇继续解释着,屏幕上的画面切换到了一段模拟演示。
画面中,一架携带"沉默者"的战机进入敌方防空网络覆盖区域,随即在敌方雷达屏幕上创造出一片"信号死区",使得防空系统完全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