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初遇刘宗周之和东林党正式接触

这样感慨着,让亲卫留下了路费后,其他的银两全部散给了这些难民,尽可能的帮助这些可怜人之后,众人继续前行。

这样前进了半个时辰后,终于就来到了京师脚下。

以路线来说,他们来到的是永定门,作为天下首都,全中国最大的城池,京城其他不说,连城门都有整整32个——

又分为内城九门,外城七门,皇城四门,龙脉口四门,宫城四门等。所以又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

而现在高耀晋来到的就是属于外城七门的永定门,可是等到他们一行人来到之后,刚准备入城的时候,却突生变故……

看着他们一行人远道而来的样子……特别是人人清一色的战马,明显是营伍中人,包括被居中保护起来的高耀晋,一身显眼的正四品官袍更是能和情报中相符合时……

城门口的阴凉处就有一个家仆模样的人迎了上来,冲着最前面的李黑手行了一礼道:“敢问诸位可是从大长山岛过来的?”

李黑手听了就是一愣,心道对方怎么会知道的?毕竟大长山岛除了在辽东一带出了点名,还是最近才出的名,在距离千里之外的京城这边,应该很少有人知道才对呀?

而看见李黑手疑惑,却并没否认,此人就是笑容更甚——知道是找到正主了。此人见状就连忙解释道:“大人不必多心,只要见了我家老爷就可明白。”

说着他就立即返回禀报,而很快的,城门处停靠着的一顶官轿中,已经有一个身穿青色官袍,面容古朴的中年文官走了出来……

在打量了一下这支小队伍,特别是居中的高耀晋后,就是欣喜的道:“可是高贤侄当面?老夫刘宗周啊!是你父亲以道兄的至交好友啊!我们还是‘同年’呢!”

“什么?你就是刘宗周?”虽然高耀晋早有预感,此次入京估计会碰到不少名人,没想到却这么快就遇上了!并且还是父亲的好友!毕竟他曾听自家老爹提到他的。

并且以刘宗周的特殊性,高耀晋都忍不住多打量了他几眼,毕竟这位在明末的士大夫阶层中,算是一个代表性的人物,在某些方面都做到了极端的程度——非常出名!当然出的是昏名!

例如以后世著名史学家顾诚顾老先生的评价来说(这位是真正的学问家,一生只写了二本书,却影响巨大,绝非后世那些沽名钓誉的砖家叫兽能比的)。

按照顾老先生的评价……刘宗周身为东林党中的重要人物,当时读书人的风向标,却“守正“而不能达变;敢于犯颜直谏而阔于事理;律己虽严而于世无补。

简单来说就是一位追求名声!乃至都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可在实干方面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能力!所以这种人又要来何用呢?

比方说派他去赈灾,他肯定能做到洁身自好,保证不贪污一分银子,但是务实的工作他是一点不会做的。

包括在原本历史上,女真人已经入主紫禁城,开始派兵南下,平定整个中原,这时出来个敢于对抗的路振飞,刘宗周却上疏弘光朝建议处斩——只因他在大战来临之际,先把家眷送出了城外。又如奴兵实在太过残暴,嘉定三屠,扬州十日……以至浙江各地陆续起兵反清,乃至形势不错,人人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时……

他身为弘光朝重臣,身负天下名望的人物,却决定绝食自尽,起了个很坏的带头作用。

当时就有门生劝他:“死而有益于天下,可以死;死而无益于天下,怎么能轻弃有用之身呢?”可刘宗周不听。

甚至绝食几天后,他还大谈自己的感受,表示太舒服了——这位刘宗周是怎么说的呢?曰“吾静坐小庵,胸中浑无一事,浩然与天地同流。凡有事,皆人欲也。”

听听这都是什么话!以当时的形势而言,鞑虏铁蹄横扫江南!社稷危如悬发,只剩下了最后的抵抗力量!刘宗周却能轻描淡写地说成“原无一事”,凡有事,皆人欲也。可见他的不可救药!

当然一味追求声名的他很快达成了目的,没多久就饿死了事——如此他作为不二忠臣,留名青史的目的达到了,只是他如此作为,与其说是以身殉国,不如说是以身殉名。

对当时的抗清大业大大的有害!却是鞑虏最欣赏的人物——你看自己会乖乖饿死,而不是领兵对抗,给别人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不给他们添麻烦,那多好呀!这样的顺民请给我来上一打!

所以时间前推,哪怕高耀晋现在是第一次和他相见,却非常清楚他的老底。

倒是刘宗周,看见报出名字后高耀晋就一直盯着他看,他还以为是连高耀晋都听说过他的名声,心生仰慕呢!

刘宗周这样想着就很高兴,捻须而笑道:“怎么?令尊也向你提起过老夫的薄名?哈哈,没想到老夫专心讲学十五年,一点薄名却传的这么远了!”

高耀晋听了也没否认——我没有听我老爹提起过,但是我听史书提起过。知道了他的底细,高耀晋当然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只是高耀晋知道,这位这么好名的人物,是因为什么事出现在这里的呢?还是这样眼巴巴的等在城门口。

和这种文人说话是很费劲的,之乎者也的半天说不到点子上!所以高耀晋干脆直接问了:“刘大人前来所为何事啊?”

呃,就这么一开口,刘宗周就有些不快了,其他不说,因为高耀晋没有称呼他为伯父,而是以官职称呼,就让他很是难堪——因为这让非常好名的他情何以堪呢?

因为他喜好虚名都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做事的能力却差得一塌糊涂,所以他今年已经44岁,都快到了知天命之年,又早早入了东林党,却连东林党人都看不起这种老糊涂的。

所以靠着讲学和弟子黄宗羲等人吹捧,混到现在也只不过是刚刚做到一个正六品礼部主事而已。不说和当初的同年举人,高耀晋的老爹没法比,到了现在连人家的儿子都没法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