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蒋瓛一句话。

这一期在整个应天府掀起惊涛骇浪的号外期刊、应天府内骤然发生的诸多事情……以及其他最新探到的情报,都被通过隐秘的渠道送出了应天府,一路向北而去。

除此之外,还有几串他悄悄从御花园那边顺过来的红薯藤,以及十几颗红薯——现在东西多了,弄起来自然方便些。

以蒋瓛的能力和底蕴。

还是不在话下的。

与此同时,大明皇朝各地,也早就随着「报纸」的出现和普及,发展出了其独特的产业链——报纸代买和消息搬运。

这样的事情。

几乎都不需要朱允熥的人插手其中。

就自然而然被这条产业链之中的相关人员,携带着往整个大明皇朝各地扩散而去——这是报纸发布大半年以来已经自然形成的一种惯性。

正如徐妙锦所说的那样——这也是朱允熥搞报纸的目的之一。

像现代那样瞬间而至的电子通讯手段,短时间之内或许难以制作普及出来。而这种民众自发性的积极传播,便几乎做到了这个时代消息传播的速度上限。

……

北平府,黄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