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勇于背锅的乾隆

什么奇迹,都是粗心大意使得祸!

当年汉武帝也曾以“遮玉门”的方式,逼迫李广利率军在人困马乏、缺粮少食的情况下,硬着头皮攻大宛!

即“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前线将领没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这种险境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真是……天纵之才……”

气归气,康熙还是很欣赏乾隆的。

有一股子一往无前的气势。

这一点既不像他,也不像老四……

还真有点像汉武帝。

但就怕你好的像他,坏的也像他……

康熙又突然想到“乾纲独断”这个执政理念。

这跟汉武帝的“中朝”理念思想很符合啊……

“别搞啊……大清与大汉可不同啊……”

康熙有点冷汗都下来了。

他可不认为自己和老四有文景那种号召力。

这要弄出个“黄巾”之乱……

直接就复刻盛唐到剩唐了……

……

{对于清军来说,唯有一战,所幸兆惠所率的几千兵马皆为八旗精锐。}

{在敌军的数次进攻中,清军伤亡惨重,领队大臣高天喜、大学士鄂尔泰的次子鄂实、一等公策楞之子特通额,皆在此战中殉国。}

{就连兆惠本人也是九死一生,脸上和小腿负伤,坐骑中枪倒毙,易马再战又被刺毙。}

{从十月初开始,一直到次年的正月,天寒地冻,清军整整坚守了三个多月。}

{生死关头,兆惠派出数名索伦兵突出重围,急赴阿克苏向舒赫德求救。兆惠的奏报也很快送至京师,乾隆这才冷静下来,意识到自己的失误。}

{在上谕中,乾隆深刻检讨了自己的过失,说“向来之轻视逆回,乃朕之误,又何忍妄进轻敌为兆惠之责乎。”}

{同时,乾隆连下十几道谕旨,令舒赫德、阿里衮、爱隆阿率精锐骑兵万余赶赴叶尔羌,又下令调西安八旗驻防军二千、绿营兵三千火速驰援。}

{乾隆还对被围将士给予从重奖赏,兆惠由一等武毅伯晋为一等武毅谋勇公,加赏红宝石帽顶、四团龙补服。}

{殉国诸将也得到了极优的抚恤。因被围而从优封赏,这在大清开国以后尚属首次。}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看着乾隆说的那句话,再次感叹崇祯输的不冤。

一等公是公爵的最高等级,再往上就是“王”。

兆惠不是清朝宗室,没有封王的先例。

也就是说,兆惠一步升到了他所能获得的最高爵位。

更难得的是……

乾隆竟将被围的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

这对一位乾纲独断的皇帝来说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

皇帝把锅背自己身上了?!

“乾隆……这个皇帝……”

李治都能想到,这谕令一出,天下将领必定皆以死报君恩!

因为皇帝讲理……

……

{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正月,援军抵达叶尔羌附近,黑水营之围解除。}

{而在戈壁荒漠之中被围了整整三个月,营中士兵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

{被围期间,没有吃的,他们就杀马充饥。马匹不够吃了,就煮马鞍、皮带、箭囊充饥,这些东西耐消化,着实帮他们顶了一阵子。}

{还吃了三个月人肉。}

{三个月人肉那是没有的,那都是文人臆测。不过根据最近解析的满文档案来说的确是吃了,只是没有文人说的那么夸张罢了。}

{真·壮志饥餐胡虏肉!}

{经过五个月的休整后,乾隆第二次派兵征剿大小和卓,这一次仍以兆惠为主将,统帅大军二万,马三万匹。}

{经过清军将士富德、明瑞、兆一番浴血奋战,到了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十月二十三日,前线捷报递至京师,回部之战宣告结束,广大的新疆地区重新安定下来。}

……

大唐。

李世民看着天幕又开始觉得有点牙痒痒了。

开元盛世!

多好的局面吗!

他现在一想到潼关、睢阳就是一阵心痛!

不行!朕不能忍!

“观音婢,朕去去就来!”

长孙皇后欲言又止,只耽误这一瞬,人影已消失不见。

不是……真就吃饭睡觉打李隆……

“咦?陛下?”

人影又回来了!

李世民一脸尴尬的看着皇后。

“他那里有点事,朕还不是不打扰为好。”

……

大唐·玄宗时期

抱头蹲防李隆基目瞪口呆的看着瞬间消失不见的太宗皇帝。

随即看向一脸娇羞捂着胸口的杨玉环。

“……还能这么办啊?”

李隆基找到破绽了!

……

大宋·孝宗时期

赵昚的脸一阵青一阵白。

最后还是把那反胃的情绪压了下去。

“朕还是不够勇武有力!”

“区区几句话……”

赵昚一拳砸在凭栏上。

朕绝对不允许自己拖岳飞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