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丁随地转摊丁入亩

官场就是钱场,当官发财是金科玉律。

你不让他们发财,他们也能不让你安稳。

……

天幕上。

依然是雷打不动的烛火。

依然是雷打不动的皇帝。

“哈……”

雍正握拳掩嘴打了哈欠,随后放下奏折,摘下眼镜,拿起手边的帕子擦了擦眼角。

他看了看桌边一摞的密折,转身下了暖床,活动活动胳膊,来回走了几步。

随后又坐回暖床,戴上眼镜,继续批复奏折。

……

【雍正自践祚以来,大刀阔斧地做了很多实事,但他总觉得前方有更重要的事在等着,日日时时都感觉到“为君难”。】

【新政不断推行,贵为天子的他,当然要考虑天下公正。】

【所谓“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天下百姓,哪个不希望得到皇家雨露滋润,可真正能让百姓感受到公平又何其难?】

【雍正自小饱读诗书坟典,知道百姓得到不公后的代价。】

【所以,在解决了纳粮问题后,雍正开始着手另一件关系天下百姓生计的大事——徭役。】

……

大汉·武帝时期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之天下也。”

“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刘彻长叹一口气。

这口气一吐,也彻底承认了雍正这位皇帝。

为何?

只因身为胡主,其行却为天下主。

至于其心……

刘彻摇了摇头。

不可捉摸之物又何必纠结呢。

“解决纳粮,又要解决差役……”

他一时都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想法。

只是想着,若是那明朝皇帝有他三分坚强决绝之意……

“唉……”

……

【清初,田赋和丁役是分开征收的。】

【丁役,时称“丁徭”,凡男子“年六十以上开除,十六岁以上添注,丁增而赋随之。有市民、乡民、富民、佃民、客民之分”,均称“民丁”。】

【民丁之外,尚有“军丁、屯丁、匠丁、灶丁、站丁、工土丁、渔户、寄庄丁、寄粮丁”等多种名称。】

【看起来分得很细,可实际操作中早已同“民丁”混合无异。】

【但既然有各种区别,就为逃避服丁役或者官员受贿提供了借口。】

【据《康熙大清会典》载,缴纳方法五花八门:有人分三六九等、随田派丁、丁从丁随,即使是一个县内,也是多种征收方法。】

【比如直隶,就有按牛、驴数量征收,有按村庄定额征收,也有按牌甲户口征收……征收标准杂乱无章。】

【唯有一点相同,即都征收银两,然后由政府用银子雇佣力役,总称为“丁役银”或“徭里银”,简称“丁银”。】

【康熙曾下谕: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使得丁银数额稳定下来,相对减轻了贫民负担,短时间减少了交不起人头税的贫民逃亡,保证了国家的税收,赋税发展跨出了一步。】

【但康熙采用的办法,虽一时奏效,长期来看,并未除根,有些掩耳盗铃。】

【因为人口的死亡和新生不可能均衡,和平时期,新生的数量总是超过死亡人口,这就需要重新统计户口。】

【但全国统计户口,实在麻烦。即使这一次花费大力气统计清楚了,很快人口又会变化,不断变化就要不断计算。】

【对于增加了人口的家庭,如果按照原先确定的人数不变缴银,是有利的。】

【这种情况下,重新统计人数,反而得不到百姓的拥护。】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大致了解了。

“也就是说,康熙的政策实际上是穷人满意,因为添了人也不用多缴丁银。”

“富人满意,因为本身士绅就不用纳粮,丁银享受和穷人一样的标准。”

“唯独国家吃亏。”

长孙无忌咂摸了两下嘴,最后憋出一句话来。

“难怪他有明君之称呢。”

差役和田赋历来是国家的主要收入项,也体现了臣民对君主的义务,取消徭役是不可能的。

而就看雍正现在的形势是,士绅规避差役,导致差役不均,百姓承受不了过重的负担,就会规避差役。

如此一来,朝廷的徭役就得不到保障。

若能处理好这件事,则可惠及百姓,利于国家。

“但是怎么处理呢?”

李治轻扫了一眼老狐狸。

多简单,按资产分配呗。